84. 番外——睡觉功(下)

在一次物理课上,我又睡着了。对,是坐得笔直睡着的。

这次没有上次那么戏剧化。物理老师对我很好,因为我常常不做作业,但考试又考得好,他常对别人说我肯定没什么问题,将来一定能考个好大学。我们也常常能开个玩笑什么的。

我在睡得正香的时候被他打了一棍子,然后他就在那里笑:“我可是开了眼了,没见过你这样的,坐得这么直还能睡觉!”

我正想开口解释呢,全班同学们又笑了,有人大声说:“老师,那你真是不知道,赵金海经常这样的,我们都习惯了!哈哈哈……”

我去!这都什么人啊,才是第二次被抓住而已,他们怎么就能得出我经常这样干的结论呢?虽然我是真的经常坐着睡觉,但没有经常被发现啊。

当有了第二次的事情之后,同学们说什么都不相信我上课是在听课了。所以没办法,我也就只能想办法把座位调到最后一排去了(当然还有别的原因,看我前面的文章就知道)。自从坐到最后一排后,我就直接光明正大地睡觉了,趴在桌子上睡,也不用考虑要坐直。

还是趴着睡舒服啊。我能睡觉的事也就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特长了。

我的睡觉功练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实现了爱因斯坦想实现的一件事情——时间旅行!

事情是这样的,到了高三的时候,学校的时光最无聊,我的睡觉功也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那天早上上学后吃完早点就是早自习。我觉得很困,于是我就趴在桌子上睡了。同学们都在哇哇乱叫,有的背英语,有的背诗词,有的真的在哇哇乱叫。没错,这种叫声正是最好的催眠音乐。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可是没过多久就有人推我,我听到是李小开的声音,他说:“起来,走了,放学了!”

我没反应过来,以为他在开玩笑呢。

我眼睛都不想睁开,迷迷糊糊地说:“胡说什么啊,哪就放学了,我刚睡下不久啊?”说完趴下继续睡了。

我估计李小开也无语了,继续把我推醒:“赶紧,大家都走光了!”

我心里有点不爽,又没什么重要事情,非要把我弄醒干什么啊?

我懒洋洋地揉着眼睛,一边睁开眼睛一边准备叫他别打扰我睡觉。结果我还没开口,发现教室里确实都没人了。我这时还不相信放学了,问他:“哎?人都去哪儿了?今天有什么活动吗?”

李小开把表拿到我面前:“你自己看看几点了!”

啊?!怎么回事?真放学了!我才睡了一会儿啊!

这是真的。我自己真的觉得就是刚趴下不久。那时候还没有流行“穿越”这个词,不然我当时的感觉就完全是穿越了。我又看了一下时间,再看周围的同学都走光了,我知道确实是放学了。可是这也太神奇了,中间那么多节课,课间各种混乱、吵闹,甚至还有课间操时间,我竟然就全都没有意识,难道我是晕过去了?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想明白。

虽然表现形式是我睡觉了,如果李小开以及我的同学们不是在骗我的话,如果他们是真的看到我一直在睡觉的话,那对于我来说也是时间旅行。

传说有这样一个段子,因为在被问到相对论的时候,一般人无法听懂专业的解释,爱因斯坦就这么回复:“假如你刚度过两星期的蜜月,随后你的丈母娘来了,和你们一起住了两个星期,这前后两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一样长,但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就是相对论。”

如果他真这么说过的话,那么同理可得。虽然李小开及其他同学经历的时间与我睡觉的时间一样长,但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因此按相对论来说,我的时空与大家不一致,我穿越到了大家的未来!我实现了时间旅行!哦,耶!

说点正经的吧,其实我睡觉的事不仅仅发生在平时,我在小升初考数学时睡着了,考到了重点中学;中考时物理、数学睡着了,考到了重点高中;高考时数学、理综睡了,虽然成绩很差,但我还是如愿以偿到北京来混了。所以睡觉其实体现的是我的人生态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我尚未悟道,但至少我的心在相当程度上不为物转。释迦老师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我的睡觉功其实是值得说道的。哈哈,就此打住,不吹牛了。

83. 番外——睡觉功(上)

上学的时候我一直都是典型的好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直到高中。

高中的时候我就打算退学了,可是没有退成。学校里的课也不喜欢听,因为渐渐反应过来了,有很多课是专门用来给我们洗脑的,也有很多课仅仅是为了考试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老师是真正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在教知识。我和李小开有幸被英语老师特批可以在英语课上自由活动,按我们的想法学习。而我们得寸进尺,渐渐变为只要是自己不想上的课就都跑到操场上去自由活动。再往后就变成了哪个班有喜欢上的课就跑去听,如果都没有爱上的课就自由活动。对于一些保守的人来说,我们真是无法无天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后来就不行了。

原来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有一群追随者和追捧者。可是随着高考越来越近,大家都好好学习去了,对于我们经常旷课这件事也变得习惯了,老师也不问,同学也不在意。我一下子感觉在学校里整个气氛都变得死寂了。旷课、窜课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无聊”是我日常状态下常常悬浮在脑海里的一个词。

无聊了就爱睡觉。可是老师为照顾我高度近视,把我安排在第一排坐,我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在同班同学里也是中上的个头,我还是一个坐下去就直挺挺的人,所以我后排的很多同学被迫要坐直了听课。我的这种坐姿在同学中也是非常出名。所以只要我稍微有点变化,就立马能被发现。我不好意思被同学们看到我上课睡觉,所以每天都强忍着。再困也要坐得笔直,绝不趴下睡。

功夫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终于我可以笔直地坐着睡觉了。这对我来说可是极大的解脱。上课可以随意睡觉,也可以保持端坐的姿势不被同学发现。解决了一大难题。

直到有一次上政治课。

我们的政治老师是个大嗓门,嗓门大到他讲课,隔壁班的同学都能清楚地听到他讲的内容。而我最受罪的就是上他的课,因为是第一排,我的耳膜被他振得嗡嗡地响。并且他讲得激情四射,唾沫星乱飞,我们第一排的人饱受煎熬。

说来也奇怪,就是因为他的嗓门太大了,我上他的课特别容易犯困。不知道这背后是什么科学道理。

那天我正常地坐着睡着了,伴着他的大嗓门,睡得很香。可是忽然之间周围安静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安静”给“吵”醒了!

我没有立刻睁开眼睛,只是在纳闷,为什么这么安静呢,打断我的美梦!难道下课了?可是下课了应该是乱哄哄的才对啊。

咦,我怎么觉得脸上热呼呼的,有股热气在我面前,这是什么啊?

我慢慢睁开了眼睛,妈呀,吓我一跳,我面前离我脸差不多三四厘米的距离有一张中年男人脸!

是我们政治老师的脸,我吓得一动不动。他用看到外星人的眼神盯着我好像在琢磨什么,盯着我看了半天,用一口标准的武普(老家武都方言味道的普通话)外加他的哄亮的男高音说道:“你睡觉着来啊?!”

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一下被同学们的笑声淹没了。

就这样,我坐着睡觉的事情就被戳穿了。下课后我就像明星一样,接受同学一个一个的访谈,无不对我这门武艺表示钦佩。其中有一个坐我后排的同学强烈表达了他的不满:

“我说你能不能趴着睡觉啊?枉我以为你坐得那么直在认真听课呢,一直不好意思跟你说让你弯弯腰。结果你老人家竟然在睡觉!”

我连连道歉,并说就这一次是在睡觉,并不是每次都这样的,下次不会了。

可是事情没有这么结束。

82. 大事件

5月12号我们讨论完之前提到的赠品小笔记本的设计细节,我到楼下饭馆吃完中午饭,有点困,我去得晚,吃完就差不多两点了,没几个吃饭的人,我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我这一睡不要紧啊,在我做梦的时候竟然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大事。我两点半的时候醒来,出门一看,写字楼下面好多人,发生什么事了呢?我不爱凑热闹,这个疑问也就闪了一下,我也没多想,继续拿着我的iPhone(那时候很酷的,街上很少见到拿iPhone的人)刷Google Reader。回到办公室,大约快三点左右的时候看到新闻说发生大地震了,刚好就是两点二十八分我在楼下睡觉的那会儿。看了一下是汶川。刚开始不知道具体是在四川的什么位置,打开Google Earth查了一下,我的头嗡的一声,这不就是我家旁边吗?

我赶紧给我爸打电话,我爸还有点意外,说怎么刚震完我就知道了,我说现在网络很发达,不用等到新闻联播的时候才能看到当天的新闻。我赶紧问他们家里什么情况。听得出来我爸还在努力保持镇静。他说我家商店所在的楼裂了好多缝,还好没塌。现在所有人都跑到大广场上待着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地震还在断断续续地继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我让他们就待在广场上,千万不要回屋里去。

这个时候还不知道震级到底有多大,电话也能打得通,我也没有意识到这次灾害有多严重。因为我们家本身就是处在地震带上,发生地震我也没觉得有什么意外的。

但后来各种新闻铺天盖地地传来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这是百年难遇的大地震。更糟糕的是我给家里人打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心里着急但完全没有办法。我又给我妹妹打电话,那时候她还在重庆上大学,她已经吓得不行了,跟同学们都在楼下躲着。我也叮嘱了她一些注意事项,然后让她试着给家里打一下电话。结果她打通了,但我一直打不通,从她那里知道家里都没事,我也就放心了。估计电话网络已经受影响了。我爸爸自己找来篷布搭好了帐篷,准备晚上就在广场上住了。

我这时候心里非常矛盾,想马上回到家里跟父母待着,但一想这样没什么意义。晚些时候电话又能打通了,我让他们买票来北京先住着,但他们不肯来。我妈妈当时就在大广场边上开着一个包子铺,由于大家都不敢在家里待着了,肚子饿了没有吃的,我妈就跑回去蒸包子,卖着非常火爆。我让她不要去店里了,太危险。她说老天爷要真的不让她活了她也没办法,老天爷让她活那什么事都不会有的。况且在那种情况下蒸包子给大家吃,虽然没有免费送给大家,但这平时看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其实也是一个善举。所以她就更加有勇气了。

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一直关注着新闻。

第一天、第二天,电视上、网络上到处都是天佑四川,四川挺住的报道,就是看不到任何新闻提及我家。我从刚开始的着急慢慢转而有些愤怒了。我开始在网上陇南人活跃的论坛里与大家讨论,如何让媒体注意到我们,四川与甘肃的行政划分竟然让人们产生了如此大的盲区,只要拿出地图看一眼,就很清楚陇南离汶川的距离非常近。可是这时候才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力感。

王雪是山岳救援队的成员,14号她放下一切工作,与救援队一起奔赴最前线。虽然有军队已经去救灾了,但由于不专业,实际上对于前线的救援无能为力,即使是温总理再激将,不会救那也没办法啊。王雪以及队友们去的都是军队完全进不去的地方,他们小小的一支队伍,救了无数的人、村落,在最前线要比军队的作用大得多。

虽然后来媒体上开始报道我们家的灾情了,但人们关注的焦点都在四川,因此知道陇南的灾情的人仍然不多。更可气的是好不容易有一次直播的机会,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连线甘肃救灾的前线,主持人着急地问灾区的情况,而那个救灾的负责人却在那里打官腔,不紧不慢地说着“在省政府XXX与XXX的领导下……”主持人一副无奈的表情,好几次打断,声明想要了解最前线的情况,他那个人就好像没听到一样,继续念着他的稿子,没办法,主持人只好找个借口挂断了。这么好的让全国人民关注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虽然后来周永康、胡锦涛、温家宝等先后都去了我们家,但人们在这次事件中实际上积累了非常多的负面情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的父母在自己搭的帐篷里住了一个多月,没有任何政府的人来过问。

那年年底的时候其实在我家发生了暴乱,人们对于地震期间的事都忍了,但在灾后当地政府想要把市政府搬走,跟汶川县一起向中央提交了迁走的申请。汶川是因为毁害得彻底,无可厚非。但陇南远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这个消息在民间传开了之后,人们终于愤怒了,地震的时候没人理都罢了,如今还要搬走,把人民扔在那里不管了。可惜的是大山沟里的老百姓太朴实,闹点事完全被武警与军队给镇压了,虽然政府没有迁走,但几百人因此被抓了,到现在不知所踪。

81. 好事多磨

虽然我为集训做好了教学相关的一切准备,但是由于王豆完全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甚至也没有见过别人如何举办讲座,所以这件事情无法推进。我试图把我所知道的讲给他听,但这些事情不是光靠讲就能讲清楚的。因此大家商议后决定,还是不走演讲招生这条路了。

王雪提出的方案完全是超出我当时的认识范围,估计我的感觉就跟王豆面对举办讲座这件事一样吧。她提出了一整套宣传推广方案,在以洛克时代为中心的方圆几公里内的所有公交站牌上做广告,并且印刷一大批宣传单页雇临时工在这个区域进行地面推广,在地铁5号线大屯路东站以及前后几站地的车站内打灯箱广告……

果然格局不一样啊,想想也是,她的户外品牌是常年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的,相比之下我们这点宣传规模确实不算什么了。那时候已经觉得对这样的提案无法发表任何意见了,要说不支持,那肯定是目光短浅,没见过世面,格局太小了;要说支持呢,觉得200万好像经不起这么花,可是看王雪如此雷厉风行,敢想敢干,如果钱不够了她应该会继续投资的。所以我们几个小股东只有内心激动地跟着干了。

要如此架式地展开宣传的话,靠我用Photoshop做课程级别图的那种方法肯定是不行了。因此我们找了专门的美工,开始设计公司的logo、网站、广告、宣传页等等。网站的架设自然就落在我头上了。

虽然自己常常折腾过好多网站,但从来没有跟别人一起配合设计制作过。美工是我大学校友推荐的(化名王艳丽),看在是朋友的朋友的面子上,她对我的无知常常觉得无语,但也全都忍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搭建一个网站需要有文案、策划、美工、前端等等多个角色分别完成不同阶段的工作。因为我以前都是自己一个人搞定,所以我对跟美工的协作理解得很简单,我告诉她一个我的理念,描述一下我想要的风格,然后扔给她一些公司介绍、课程介绍、师资介绍等的文字资料就可以了,接下来就可以等着她神奇般地给我高端大气的网站页面来。

她追着我要网站的架构,以及每个页面下都要有什么东西,甚至在哪里放焦点图,哪里设置什么版块等等都找我要。我当时心里想,这难道不是你这个艺术家设计的吗?要是我都给得这么细致了,不就没有多少创作的余地了吗?原谅一下我当时的无知吧,哈哈。现在想想真得感谢王艳丽对我的包容。

当时原打算挖她过来做我们的全职美工,但她那时候的公司还不错,并且有项目在进行中,即使愿意离开也不能马上走,因此就只能兼职帮我们做东西。这些年来她接过我很多兼职的活了,包括现在公司的网站就是她设计的。合作得久了,就对互相的想法更容易了解了。

针对大手笔的宣传,不仅仅要有形象,更重要的是得有承载的东西——人们知道我们之后干什么?我们商议后原打算办集训其实并不能体现我们学校的特色来,万一给人留下了我们就是办集训的印象反而麻烦,我们还得再费唇舌去推荐我们的常规课程。所以我们这次宣传还是让人们直接来报名参加我们的常规课程。如此一来,我们就得把相关所有准备工作都要做好。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在没干之前想来想去也没有多少事,一旦做起来就发现有无数的琐碎的事等着你处理。原打算从五一就要开始收学生了,可是各种事情越干越多,开业时间眼看着就来不及了。别的不说,光我这边的事情,时间表都已经排到6月份去了。虽然课程的架子搭建起来了,软件与内容也选好了,但学员总不能没有教材吧,所以我又得把软件里的内容整理出来,编排出学生用书、老师用书。软件也不是买来就能用的,买服务器、找机房托管、网站建设与备案等等。学员到访时课程顾问如何介绍我们的课程与学习理念,入学前做测试相关的软件与文档,入学后的引导课如何讲,排课约课流程是什么,老师讲课的课件标准化……

仅我这一方面的事情就如此之多,更不要说其他几个人各自负责的部分了。办公室虽然装修完成了,但还有机房、电脑等等很多事情等着去做呢。所以,我们就先搬到新办公室里继续筹备工作,开业的事只能尽快了。这就叫做好事多磨吧。

80. 难得的专注

在我搭建课程体系的同时,大家分工行动也都完成了公司创办的各种手续。办公场地最终确定选在洛克时代大厦,我们租了500平米的场地,开始设计、施工,按进度预计能在五一之前完工并交付使用。

有了这个时间点,我们把开业时间定在五一,在开业的时候要先开一个课程,先招来首批的几十个学员。于是我提出既然是五一假期,我们完全可以办一次集训,价格可以不高,主要是为了聚焦人气,了解我们学校。集训结束后在这批学员中间可以产生一些日常班学员。大家觉得这事靠谱。当然前期联系讲座,进行市场宣传的任务就落在王豆身上了,我可以专心地准备集训相关的课程内容,这也是这几年来我最希望能有的状态,不用我再讲座自己联系,海报自己做自己贴,门票自己印,讲座自己讲,钱自己收,开课后自己讲课。我终于可以专心做一件事了。

讲了这么久的故事了,一直都在讲我的经历。正好在准备这次集训的时候我把很多东西在海豚俱乐部已有的探索的基础上做了整理。我把当时总结出来的具体可行的学习实施步骤分享一下吧,希望对正在阅读的你有所帮助。

将以下方法逐条实施,持之以恒,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最终就能养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我们的学习可以大体分为泛和精两大部分,推荐大家的比例是泛占70%以上,而精占30%以下。

一、泛(70%以上)

  1. 随身带着能听英语的东西,让自己浸泡在英语中。如收音机、随身听、MP3等等。千万注意不要求听懂。
  2. 多看英语杂志、报纸等。
  3. 利用好网络,经常上国外的网站,参加讨论组等等。
  4. 看英文电影。注意:刚开始时尽量用英文原声、中文字幕的方式去看。
  5. 听、唱英文歌……

二、精(30%以下)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要有标准发音的配套录音。
  2. 隔行抄下来,空行用于注音标。
  3. 每个单词查辞典,将音标写在下面。(注意是每个单词,包括你认为你会的)
  4. 听录音。要把每一个发音都弄清楚,可以借助复读机或电脑软件将录音放慢。模仿语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自己发明的符号在抄下来的内容上做标记,辅助记忆语音和语调。
  5. 大声地、反复地读。光读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去背!这一步在精学中要占用很大一部分,目标是做到和磁带上读的一模一样。并且形成条件反射。
  6. 检验是否完成第5步,如果没有,继续第5步。检验方法:将这个材料背出来,如果达到:
    1. 没有一处不流利;
    2. 语音语调跟磁带上的一样;
    3. 背的时候大脑中还在想别的事,那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7. 带有感情地把这个材料表演出来,就像是自己说的话一样。
  8. 将材料随身携带,利用零碎时间,一有空就读几分钟,直到一辈子都不忘。

只要活着,人就一直在学习。我们的身体在学习怎样去适应这个世界;我们的灵魂在学习如何适应这个宇宙。

学习是快乐的。活着也是快乐的。

如果不快乐,那只是我们一时没有找到其中的乐趣而已。打开自己的心灵,拓展自己的眼界,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越会发现她是如此令人心动。

不要再乎太多,真心地对待一切。就算是做得不符人们的常规,但如果是问心无愧的,那就不用犹豫。

疯狂一点,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中庸一点,没必要去批判什么。

冷静一点,活在这个世界不用慌张。

真诚一点,换来的也会是真诚。

勇敢一点,60多亿人在这个星球上与自己做伴,不用害怕。

79. 课程体系搭建

选好了软件,设置好了课程架构,这些还不够。因为目前来说这样仅仅是以登山来做比喻,这并不是户外与英语的结合。当然主体课程还是要保证通用性,太过个性化其实没有必要。我们讨论后决定可以以王雪登山的故事为线索,再把户外各场景下需要用到的英语会话以及相关资料融合到一起,出版一本户外英语的书。她的故事中有王石的出现,有了他们两个人的名气这本书的影响力也应当会不错,这样就可以借这本书把学校的知名度打出来。于是王雪立马找王石商量,我们马上开始整理书稿。这个想法挺好,不过后来王雪告诉我们这本书还是先不出了,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不过王石后来成为了她们户外用品的形象代言人。

书没有出成,不过我们印了一批小笔记本,可以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在每一页下面印着一句中英文对照的句子,是从我编的志愿者培训教材里选的。这些笔记本可以在搞活动、学员咨询与报名等时机做为赠品发出去,也能起到一点推广学校的作用。

既然不出版户外英语的书了,我们又打算把户外运动做得更有特色一些,除了去运动外,每次都编写跟当前活动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样就能真正地进行实景教学了。之后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相当正确的,学员的反响非常好。或许你会有疑问,如果经常带学员到户外去的话成本会不会太高了呢?其实我刚开始也是有这个疑问的,不过后来实施的时候明白了,户外活动其实几乎是零成本。因为经常玩户外的人们对于AA制早已习以为常了,校方仅仅出点资料费用、教师费用等就可以了。即使以前不是玩户外的人,来到我们学校后也就很快融入这个圈子了。

我们的课程体系目前就比较清晰了,以攀登珠峰的路线为主体课程级别,内容是基于Tell Me More软件中的内容,按我们的架构定制出来的。学员的学习流程是先完成测试分级,上一节Orientation Class来了解跟学习相关的各个细节,然后在学习顾问的辅导下在机房或在家使用Tell Me More软件学习,完成后参加外教课。每个月有一次小规模的活动,每季度一次大规模的户外活动。

这些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王雪认为我们应当还要做青少儿英语培训,仅做成人有些单薄。于是我们又开始物色可以负责青少儿英语的人选。

我把奥运志愿者外语培训总指挥李前卫介绍给大家认识了,因为他之前提到过对于少儿英语有些自己的见解。我们先一起见面详细谈了一下我们的想法。他很认真地帮我们分析各种可能性。也谈了他的一些想法。

没过多久,他发给我们一个青少年集训营的方案,但由于他还要忙于志愿者集训的事情,这件事还得等奥运开始后才能开始实施。这件事也就只能先搁置了。

另外,王雪希望我们有日常的青少年培训课程,集训跟这件事不冲突,等以后李前卫能抽身出来与我们合作的时候再说。我们还需要继续寻找合适的人选。

后来柯小花介绍了一个人过来,她的化名叫康丽,通过与大家沟通之后,大家一致觉得她挺合适的。于是我们有了第一名员工(我们四个都是股东),康丽负责8846 English青少儿英语。

人手有了,马上又涉及到了内容的问题。青少儿不太适合搞户外特色,但我们希望至少在课程上能整体保持一致。于是又跟Tell Me More沟通是否有针对青少儿的产品。

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引进,但在法国总部已有一个针对少儿英语的产品。我们强烈要求他们一定帮我们引进。对方给我们的答复是,由于法国总部那边对于这个产品还不是非常满意,打算继续改进,希望等改进后的版本推出之后再引进中国。我们肯定等不了了,所以让他们先给我们一套试用一下,如果问题不大的话就把现有的引进使用,有新版本了之后再进行更新即可。我们考虑的是软件主要是一个辅助作用,少儿英语主要还是要靠老师跟学员们进行直接的沟通最好。软件只要没有大问题,不影响学习就可以。

于是Tell Me More给我们提供了他们针对少儿的产品Tell Me More Kids。我们拿回来试用之后,发现软件中确实存在一些bug,但内容还是相当不错的,软件出错了大不了再打开一次,这个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我们就成了国内第一家拥有Tell Me More Kids教学软件的机构。

于是乎我们的青少儿英语课程体系也由康丽主导开发出来了。教学相关最基本的东西算是准备齐全了。

78. 8846英语

起初我们学校的名称考虑过巅峰英语、8848英语、顶峰英语等等,但这些名称早已被人占用了,所以我们公司名称采用了珠穆朗玛的英文名Everest的中文音译“埃佛勒斯”(好绕啊),学校名称最终定为8846英语,因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如果一个人站在最高点,只要这个人是1米1到2米之间的身高,那么总高度都约等于8846米,商标名称中8848、8844都已被人注册了,而8846还可以用,刚好还能说得通,所以最终就采用了这个名称。

起名的过程中我一直反对使用数字,可能是我使用计算机时间久了的原因,我始终觉得以数字为网址或名称的都是垃圾网站、流氓网站,但当时王雪说电子商务的领头羊也叫8848,并没有影响它成为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网站。我想了想,看来又是我的个人偏见在做怪了。

我作为教学总监,肩负着如何把户外运动与英语学习完美地结合的重任。

我认为不论特色是什么,首要的还是能帮助学习者真正学好英语。因此在课程模式上我们向华尔选街英语看齐,采用多媒体互动软件加中教学习顾问加外教主讲老师的模式。由于自主开发一套学习软件被大家认为是绝对不可取的路径,于是我们就开始与成熟的教学软件接洽。

最终我们把美国的Dyned与法国的Tell Me More做为候选方案。我把两家公司提供的软件做了详细比较,发现Dyned的那个印度销售很有一套,把自己的软件讲得多么有理念、有高度,但软件界面风格很过时,学习内容也是一、二十年前的,我觉得还是言过其实了;Tell Me More的销售人员非常不专业,但我在使用这个软件的时候发现这个软件相当不错,界面跟得上时代,功能模块可以任意组合,方便机构按自己的理念来组合出个性化的课程,同时提供的测试系统、教学相关的文档都非常全面。我能看得出来这套软件是有设计理念的,但销售人员常常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从我嘴里了解到他们的软件有这样那样的特色(这也是听说2014年1月Rosetta Stone收购了Tell Me More之后打算利用其中国的销售团队来进军中国市场时,我觉得Rosetta Stone又做了一次错误的决定)。

最后我们选定了Tell Me More做为我们的学习软件。基于Tell Me More的课程内容,我开始按户外的特色进行定制。既然公司的名称与学校的名称都跟珠峰相关,我自然想到把学习者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不断前进比喻为攀登珠峰的过程。我又参考了实际攀登珠峰的路线,由于太高,几条路线中都由一个个营地串起来,方便攀登者休整与补给。我马上想到用各个营地来给课程体系中每个级别命名。在商议时大家提出有些学员可能会比较反感对着电脑学习,因此我把课程体系设置为两条路线。一条是带有上机课程的,一条没有,以便学员自行选择。最后整理出如下的课程介绍:

在8846 English,我们提出户外英语的概念。带领学员在体验登山一样的感觉中学习英语。学员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BC (大本营)→ ABC(前进营)→ C1(1号营)→ AC (突击营)→ Summit (登顶)路线,另一条是BC → E-ABC → E-C1 → E-AC → Summit路线(前面有E的为有互动软件学习的课程)。不论哪条路线,除了在教室(机房)学习外,我们会定期举办户外英语集训营。让学员到大自然去,进行拓展训练,并且一起学习英语。我们相信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学员在8846会充分体会到这一点。在这里,学员得到不仅仅是英语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生命充满热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征服更多的高峰。

课程体系的图片完全是由我自己用PhotoShop制作的。刚开始创业,那就身兼数职了,这些都不是事儿。为了鼓励学习者在攀登英语高峰的过程中永不放弃,我写了下面这段话放在我们的宣传册、网站等地方:

世上任何事都是注定要成功的。不论看似多么不可能的事,在你决定要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会成功。失败只是一种幻象,它是不存在的。人们所知道的失败其实只是“暂停”而已,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停在那儿了。所以你如果曾认为自己有过失败,现在接着做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责怪自己。这些“暂停”就变成了你回忆时谈论到的“曾经克服了的障碍”。相反,在这件事上永远停在那儿了,“暂停”就变成了“失败”。只要坚持不懈,一步步前进,你总会实现你的目标的。就像登山一样。

77. 分头行动

我把举办保老师讲座的事委托给了李小开,我想正好可以通过这次经历让他快速成长起来。我看得出来,李小开当时有些为难,因为觉得自己的经验还是不太充足,担心办不好这场讲座。我安慰他这期间不会完全让他一个人操办,我会在过程中协助他推进这件事。我让保老师写好自己的课程介绍与个人介绍,然后把文档转发给李小开,让他整理出讲座的宣传资料,介绍他跟学校的学工处处长建立联系,对接筹备期间的各种细节。

讲座定在3月11号。李小开主导设计海报之类的事情没有什么问题,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取经回来的那些细节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会空忙一场。保老师的这场讲座办好了,他的课程能成功招生并正常开课对于没有我在的海豚俱乐部来说非常重要。但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不应插手太多,我也是摸索了好几年才有了那么一点改善,不能要求李小开第一次办讲座就能招到很多学生。并且这次讲座有学工处出面组织,保证能来1000人,那么即使报名率是5%也有50人呢,应该问题不大。

在跟李小开交流活动推进的进展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他把讲座的成功与招生的保障都寄希望于保老师了。这一点是我最担心的。因为在奥运志愿者集训期间我是了解保老师的讲课情况的,单靠他的讲座很难有招生率的保证。于是我试探着想让李小开明白这一点,并且不断强调讲座环节的设置对于招生的影响有多么重要。但我发现这样不但没有效果,更感受到他有很明显的排斥心理。我权衡了一下,决定还是放手让他去干吧。既然把事情交给他了,就应该让他自己探索,成功与否都要自己体验,我不能剥夺别人探索世界的权力。

想通了之后我就不再做过多的干预了。专心去忙开学校与修改教材的事情。我们约定讲座那天我会到现场来听。其它的事情完全由李小开主导推进。

3月11号我和王珊珊来到我的“母校”,参加保老师的讲座。规模很大,学校对这个讲座很重视,现场布置得非常正规,并且在现场挂了很大的条幅写着“欢迎保建国老师来……”的字样。开场时还有领导讲话,是很高规格的学术报告的架式。可惜的是,保老师虽然平时讲课很不错,但讲座确实经验不足。在台上讲了没多久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以致于后面的部分尽是车轱辘话来回说,纯粹是为了撑够时间。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1000人的讲座没有一个人报名参加他的课程。

虽然没有招到学生,但毕竟从组织一场1000人的讲座来说,活动是相当成功的。活动结束跟大家简单交流了一下近况,了解了一下书店的进展等等,没有太多发表我的意见。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都不再过问俱乐部与书房的事情了。虽然是自己从一无所有,和车头两个人开始,一步步打造出来的,心里有很多的不舍,但现实要求我不能再干预太多了。不论之后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也只能顺其自然。此后我不在的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我也没有主动去了解,这边的事情就先按下不表。

在交给李小开办讲座的同时,保老师也知道我开学校的事,也知道我们有个很有实力的股东,于是我们就商议把他的课程也加入到我们的课程列表里。

起初一起开办学校的人有王雪、柯小花、张车、我和王豆,王豆回老家学车去了,所以筹备阶段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他。我们几个的分工是王雪为董事长,柯小花兼任出纳和教学助理,我是教学总监兼网页制作,王豆是市场总监。当时我和柯小花没有弄明白,张车一直以执行副校长自居,不知道是不是得到过王雪的授意,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不太好意思问。

张车起草了很多文档,包括可行性报告、市场计划、财务预算等等,但这个过程中在跟我们其他几个人沟通并不是很顺畅,尤其是他在他的文档中写了相当多的东西是我们不太认可的。王雪看出来这个情况了,所以很快就让大家表决,不让他参与到创始团队中来。这期间我很直观地感受到了王雪做事情的那种雷厉风行,让我很是佩服。

初创团队变成了我们四个人,沟通也比较顺畅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分工推进各自负责的事项。同时一起探讨学校的定位、名称、选址等问题。

由于王雪是户外探险圈子里的人,自然她的很多资源都是跟户外相关的。我们想做中高端的培训,跟这个人群还是比较相符。所以我们决定以户外结合英语为我们的特色打入英语培训市场。

76. 多变之春

我心里其实很清楚,感觉我有可能离开海豚俱乐部的不止一个人,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因为我把团队拆成了三块,而我也从很多事情中退了出来。即使是年前办得很成功的那几场讲座以及招来80个学生的课程,我都是没有太多跟大家交流的,虽然过程中大家都在帮忙,但总体上感觉是我一个人在做事,不像以前跟大家常常交心了。

可是我心里对于海豚俱乐部还是放不下的。刚好在奥运志愿者培训时认识了一位讲师保建国(也是化名,请原谅我起这么革命的名字)。他家就住在我们俱乐部附近,他拥有一些名号,一直以来在家里通过新浪UC在网上授课,收入主要来自向他的粉丝学生们销售他自己编写并打印的教材(我又忍不住想对今天搞在线教育的那些不知所谓的人们“呵呵”一下了,呵呵)。于是我和他商量好,在海豚俱乐部的平台上帮他开设课程,并且给他安排讲座。

由于海豚俱乐部已经在周边几所大学里已经举办了无数场讲座与活动,我们在各学校的社团与校方已经有很好的口碑了。“母校”的学工处处长对我一直特别客气,过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给我,让我回“母校”办点活动,让学弟学妹们能从中受益。

这次过完年回来,我找处长聊天,听到我做奥运志愿者外语培训教学总监的经历之后激动得不得了,一定要让我做场讲座。我就跟他讲了讲我的想法,我想从此退到幕后,靠自己在前线演讲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以前俱乐部里没有在名声上有分量的人,我尝试过把车头、李小开给推出来,但他们个人都不太愿意,只能我自己上。如今有了保老师,就可以往这个方向走了。我把保老师的资历介绍了一下,他听了也非常激动。于是我们就开始商议活动的开展,我们决定这次要搞一场规模庞大的讲座,至少1000人以上,场地定在校电影院,还要办得像模像样。

这时候又有一个机会找上门来。柯小花联系我,希望我能和她一起创业。她介绍我认识了大股东王雪(她是个公众人物,原本想用真名的,但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不妥,还是起个化名吧),她和她老公一起创办了国内一个著名的户外用品公司,自己非常热爱户外运动与探险,常常跟王石、老狼等人一起去爬山。她由于自己有学英语的需求,跑了一圈培训机构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真正办得好的,学习效果都很一般,于是就产生了自己投资办一个学校的想法(这跟某海燕涉足在线教育的动机非常相似,如果你是关注并有打算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的话,一定要关注一下随后我写的我们这个案例)。

跟她见面后我们一拍即合,互相非常认可对方。她打算初期投资两百万,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我觉得如果这些钱投到海豚俱乐部的话那真是太棒了。于是我给她讲了海豚俱乐部的情况,以及当前我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预估投入产出,所以我建议以海豚俱乐部和海豚书房为起点来运作。

我没能说服她,她认为我们的地点太偏远,并且不够高大上(穿越一下借用现在的流行词),我们应当在繁华的地方做起,将来在我俱乐部那边开设分校,这样的架构更高端一些。虽然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想法挺自信的,但在成功人士面前还是产生了自我怀疑,我觉得是我格局太小了,没玩过大手笔,所以应当听她的。

在确定了合作意向后我们考察了中关村、建外SOHO、亚运村等地方,因为奥运会的关系,我们最后决定在鸟巢周边找个地方,最好是从窗户就能看到鸟巢,这样既应景,又能显示出我们的高端来。于是我们先在安慧北里租了一套房子,做为临时办公地点,在没有找到最终的办公场地之前在这里方便我们聚集,推进筹备我们的学校的各项事情。

这时候奥组委培训处又联系我,要让我继续修改教材,我起初一直在拒绝,但后来告诉我说培训处处长对我编的教材非常满意,如果不参与后期的培训也可以,但希望我能把教材再做一些改进,然后以奥组委的名义帮我出版成书,对于我来说可以拿一些版权费以及可以在教材上署名(之前的教材上是没有我的名字的),并且这些都将会做为这次奥运会的遗产永久保存下去。我不知道你听了会是什么感觉,我这么淡泊名利的人也立马动心了。跟几位股东商议之后,大家觉得这事对于我们将来宣传自己的团队也是有帮助的,于是我把这活就给接了下来。

有了这两件事我的精力马上就不够了。想起那封邮件,我想看来又是需要顺势而为的时候了。我跟海豚俱乐部以及海豚书房的核心成员阐述了我的打算,高宇继续负责他的培训,书房以及我之前所负责的培训交接给李小开,他们完全按自己的设想来继续推动海豚的发展,并且尽快成长起来。而我则利用好当前的机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可以给海豚俱乐部注入资金或者与我当前要开的学校进行合并了。

75. 发现

从高中第一次编写培训教材开始,我搜集资料的能力一直很强。在创业时,车头和我一起为师资培训编写教材以及平时为准备课程、讲座内容时常常互相交换各自发掘出来的有价值的资料。在我准备奥运志愿者培训前车头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它影响了我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2007年底的时候MIT举办了一个庆祝大会,宣布完成了OpenCourseWare(OCW)的初期阶段。当时我不知道,这个项目实际上2001年就已经启动了,如果我在高中的时候知道有这个网站的话,如今的我不知道会有什么不同。这个项目就是把MIT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文档等资料,放在网站上供全世界的人免费学习。在MIT的这个活动上人们异常兴奋地展望着在线教育的美好未来。如今每次听到我的同行们无知地谈论2013年是在线教育的元年的时候,我心里就默默地呵呵了。

发现这个网站的时候不知道有多么兴奋,我跟王珊珊说,我越来越觉得大学不应该上了,如今麻省理工的课程我可以免费学习,而中国那些破大学还要收费才能上,并且学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OCW的一句宣传语——Unlocking Knowledge, Empowering Minds——完全和我们海豚俱乐部的愿景是一致的,虽然我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组织,但我们独立提出的愿景跟世界顶级大学的愿景相符,这让我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了自豪。车头把网站发给了海豚俱乐部的核心成员,我们开始在内部大力提倡让大家都来学习。

我自己则选了三门课程,一门是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由于这些年做演讲、讲课时始终对心理学、意识、潜意识等非常感兴趣,所以想通过学习这门课让自己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另两门是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和Electric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这两个主要就是出于从小到大对计算机的爱好。当时回想起第一次在石油大学演讲时遇到的那个小老外对我说的话,我想我现在不用去美国学习计算机了,心里幻想着将来学成之后在硅谷闯出一片新天地来。

不过就像如今所有MOOC模式遇到的问题一样,课程的完成率很低。我也没有学多久就因为各种事情而中断了,最主要是因为忙于奥运志愿者培训的事。这三门课程的链接在我的浏览器书签里一直保存到现在,打算有朝一日能拾起来继续学习。

由于从小学习计算机,使得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利用各种软件来辅助学习。尤其是高中有了自己的电脑之后,我利用录音软件来精准地训练我的语音语调,利用网络来搜集各种学习资源。在电子商务崛起以前我早就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白金会员,心里一直盼望着网上购物早日变成现实,我在跟我妈说以后网上就可以买东西的时候她非常不信我。我通过邮局汇款,买了无数的学习软件,对于碟中碟、着迷系列、博彦科技、洪恩等出的产品买了一大堆,但也觉得都不能满足我对于学习软件的需求。所以内心一直都有一个愿望,有一天能自己设计开发一套好用的学习软件。

发现了MIT的OCW之后,让我更加关注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如果开发出学习软件的话仅仅能辅助学习者以单独的个体进行自学,但有了互联网就有了更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我发现需要掌握的技术实在太多了,虽然很早我就学会制作网页、搭建网站了,但对于基于互联网的程序开发还是有心无力。所以我就一直关注这方面的技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

以这样的方式学习有利也有弊。先说弊,因为过于零散,我始终无法系统地完成诸如PHP、 MYSQL、 JavaScript、 FLEX(ActionScript)、 Unity、 Unreal等等的学习,使得我无法自己独立开发出自己的应用,只能拿各种开源项目改来改去,以便实现我的各种想法的最低需求;利就是对于我以后走上产品经理的道路做好了铺垫,我既对学习、教学有一手的体验与经验,又对技术能实现什么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不过这些也是在几年后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才得以体现出来。如今看来,还是乔布斯说的connecting the dots只能通过looking backward,在当时并没有预见到这些积累对于后来我从事的事业有多么重要。

奥运志愿者外语培训的事打断了我学习MIT课程的进度,但这段经历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春节之后我收到一封邮件,来自我们的早期学员又是海豚俱乐部的核心成员之一,在邮件中提到我年前说过要让海豚俱乐部在2008年飞起来,但又发现已经好久见不到我了,是不是我不会回海豚俱乐部了。我没有回复这封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