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大机遇

2008年1月初,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又接到了刘洋天的电话,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要我去做奥运志愿者外语培训的教学总监,跟奥组委志愿者部培训处一起合作开展志愿者的外语培训。他因为多年的集训营筹办经验被骋为副总指挥,在他的大力引荐下,我也有了这次机会。我其实一直是不太喜欢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但这个机会确实很诱人,我就答应了。

事情确定后我才发现,我面临的任务有多么艰巨,第一期培训1月20号开始,一共1000多人,在吉利大学举办集训。我从1月10号起到培训开始之前的这10天里要把培训教材编完!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大的一件事,竟然做得如此仓促。我知道我身上的责任多么重大。将来这些志愿者们要在奥运会期间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他们代表的就是中国,他们的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到全世界人们对中国的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我设计的培训内容以及我带领的讲师团队没有教出真正的效果的话,我就成了给中国的形象抹黑的人。

好的一点是已有大量的素材提供给了我,可怕的一点是原本找来跟我一起编写教材的人根本就什么都不会,折腾了几天后干脆我一个人干了。那10天里,我每天都是编教材到凌晨四五点,然后发邮件给培训处的领导,然后我就睡几个小时,上午培训处领导组织开会讨论完反馈给我修改意见,然后我从下午开始继续工作直到第二天凌晨,周而复始。有时候说不清楚我得跑到奥组委当面沟通,然后再回到家继续干。这10天我几乎没睡过多少觉,后期差点崩溃掉,对于领导的批示非常讨厌,好几次都要甩手不干了。刘洋天就不断安抚我,让我坚持干下去。我心里也因为有着那份责任感,最终坚持了下来,在最后的关头完成了那本教材。后来甚至受到北外的教授的赞赏,让我心里很欣慰。

在集训开始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们提前赶到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给他们准备了一系列的培训。也正是从这个时点开始,让我对这件原本很神圣的事情变得异常反感。

首先是接受培训的这些讲师们,由于有少数几个的名气还是挺大的,其他大多数讲师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准备好培训上,而是忙于扩大自己的人脉,互相攀附。接受培训的讲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XX英语的,我知道他们在李太的集训营里是什么样的,所以特意强调了不能使用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清楚这是志愿者的集训,不是XX英语集训。同时把他们平时从李太那里学来的常见的错误指出来,并告知正确的应当是什么。由于李太多年来忙于赚钱,对于语言教学几乎是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出现错误也无可厚非。我并不是以批判他的态度给大家指出来的,结果下面听讲的人偷偷发短信给他,晚上的时候我就听到了李太打给总指挥的电话,在电话那头破口大骂:“赵金海是他妈的什么东西,他他妈的凭什么说我讲的是错的……”。总指挥李前卫(化名但与本名意思相近)倒是不断给我打气,说让我不用理那个疯子,专心做我的事就行。骂了我倒是没有影响我什么,关键是我看着就是这样的讲师也能来做志愿者的培训师让我心寒不已,当然了,不是所有讲师都是这样的,里面还是有我认为很称职的讲师,只是称职的一般都是不高调的,名气也不大的。

第二件事对我来说影响不算大,但也是不合理的事之一,就是在集训开始的时候突然降临一个教学总监,我变成了教学副总监,并且这个变动还是我在墙上贴的组织架构图中得知的。心里虽然有不平,但也无所谓了,这种虚名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抓好教学质量最要紧。

第三件事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在集训期间有来自国内外的几十家媒体,游走于各处。而我们可敬的老师们则争先恐后地找一切机会往镜头前面跑,甚至不惜放下教学任务来借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还有无数的领导来访,搞各种形式做秀。我渐渐明白了,原来就我最傻,以为是真的要培训呢,实际上是从上至下搞形式的,或许除了我就没有几个人真正想过自己身上的责任是什么。那期间电视、报纸对集训的报道很多,我的朋友们都问:“你做为教学总监怎么从来没有在新闻上看到过你啊?”我把我的想法说了之后都说我太傻了,人家都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为自己身上贴金了,而我真正做事的人连个脸都没露过。我的回应就是这样的脸我真不屑露,那是把我的人格降到和其他人一样的水平上去了。我这时候也已经下决心了,办完第一期,我就退出,反正教材已经编好,课程设置也已经完成,以后的培训只需要照着这次的模式重复就行。

其它还有大大小小无数的细节都令我非常失望,我就不再赘述了。好的方面就是我让海豚俱乐部的几个成员来当助教和班主任,也让他们锻炼锻炼。他们中有人感叹,跟赵老师这几年都忘记了,原来赵老师在外面还这么厉害啊。呵呵,也算是给我长脸了。另外在一次大课间隙,奥组委培训处处长,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北外的教授专门找到我,跟我说我编的教材中他最喜欢的内容以及我讲的那些让他感兴趣的地方。虽然是这一点点私下里的肯定,但我觉得比我在这期间得到的任何东西都重要。

这期集训结束后我提出了辞职,不过这次机遇给我带了另外一个机遇,改变了我的创业之路。

73. 重塑

在这次取经回来的重大招生突破之后,我发现团队状态有了改善。我招来的学生除了参加海豚俱乐部的课程之外,每个人都自动成为海豚书房的会员,在书店买书可以打折,还可以打电话订书。在讲课的过程中涉及到学生用到的资料都推荐到海豚书房购买。不过这点量对于书店来说是不够的,李小开也开始专门推广书店的会员,筹备书店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到店看书、买书。高宇的小班就在书店开设。看起来一起都已步入正轨,进入良性循环。

我觉得这些都得益于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往外面走走,多学习、反思。所以我想带着大家也多见见外面的世界。这时刚好在故宫太庙有个语言培训的大活动,第六届北京市民外语游园会,在那里云集着江湖中各门各派的人,有奇葩也有专家,有二货也有高手,实在是一个开眼界的好机会。于是我毫不犹豫组织起我们一队人马赶往太庙,参加这次武林大会。

我想因为要办奥运,不然的话培训行业哪里能有这样的盛况啊。在古老的建筑群里,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几年前我还没退学的时候来参加过一次,这次临近奥运,参加的人更加多了。各门各派搭台献艺,有的搞讲座,有的搞活动;有的激情四射,有的循循善诱;有的美女如云,有的帅哥密布;有的土里土气,有的洋腔洋调……我们每人手里被塞满了各种资料、纪念品,跟赶集似的到处削白眼(我们家土话,到处看的意思)。

在各类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让我们几个非常激动的活动——赖世雄的讲座。一想起他我的耳朵里就传来他低沉的,慢悠悠的,充满磁性的声音:“大家好~,我是(介于si和shi之间)赖世雄~,很高兴呐,又在空中~,跟大家见面了……”我高中时和海豚俱乐部的其他几个人每天都要听他的节目,这次能见到活人,还有可能近距离接触那可真是太好了(尽管我们知道他长得不太对得起观众)。

在讲座开始前很早我们就到第一排占了座,为的是尽可能近距离地接触到他。我很不愿承认我有点像追星的感觉,心里也知道他也就是普通人而已,仅仅是因为男低音容易实现催眠的效果,再加上距离感能让人产生神秘感进而产生崇拜的心理,可是还是无法抵挡内心深处要近距离见见的想法。没办法,被催眠后就这样,那些包装明星的、包装名师的都用的这种路子,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一样有效。

我们那天录了像,还和赖世雄一起合了影,说了粉丝见了偶像常会说的话。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满载而归。当然也见了一些其他的行内名人,只是因为大多是忽悠型的,我们不太感冒。

回去后大家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积极状态。

可惜好景不长,当前的队伍其实已经被分成了三块:书店+我主导的培训+高宇主导的培训,理论上讲各个环节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可实际上慢慢地造成了更大的分裂。正如前文所说,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每个人的个人愿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合理的调配,在形式上的分裂必然会导致更大的分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已经不仅仅是小小的冲突了,我又一次陷入了困境当中,对团队成员间的矛盾完全没有解决的能力。

既然团队已经分裂了,我就顺势再划分清楚一些吧。我把此前的账目完全整理了一遍,然后把我和王珊珊在书店的股份退出来,然后把其他人在培训项目里的股份抵消掉,这样培训项目就只有我和王珊珊,书店以及高宇的培训与我没有利益上的关系。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对自己处理团队矛盾方面的能力的否定,另一方面是希望让大家不要凡事依赖于我,把他们的问题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或许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次重新调整对大家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互相之间矛盾很多,但情感上很是不舍。虽然大家实际上还是天天在一起,但感觉上是真真切切地划分开了。矛盾与冲突减少了,但是凝聚力也完全没有了,大家各自干各自的事情去了,对于之前的问题大家也都是避开而已,并没有解决。我一切都看在眼里,但还是无能为力。

12月1日高宇给我发了封邮件,主要是表达了怀念以前的日子,甚至说到了曾经我就跟大家的父亲一样亲切,但从开书店以来一切就慢慢都变了。他打算寒假回老家云南办一期集训营,希望我能给出一些建议。一切都感觉像是即将分别前的气氛。

直到春节前的大机遇让我们发生了大的变化,也让我们走上了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道路,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

72. 成功与挫折

回到自己的团队,我发觉我更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了。对于新学到的东西,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亲手尝试一下。

我先理清自己的思路:

首先,书店与培训相辅相成的策略是可行的,我们的大方向是成立的;

其次,做事的都是人,任何时候要想成事,“人和”是必备条件,要在尊重每个人的前提下,依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不去纠结于试图改变一个人;

第三,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自己在做的事,一定能找到更优的方案,而这些方案很可能就是由许多非常不起眼的小细节结合起来的,脚踏实地干事。

接下来我制定出新的巡回演讲计划,起初可能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我只是按照我的计划推进每一步骤的实施。我想用一次成功的方案实施过程,让海豚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我所体会到的那种团队协作的流畅感。我在很多细节上用一些微妙的方式去避开过去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或者冲突,谁在进度上有问题的时候我会提前做好Plan B,决不影响进度,也不指责别人。谁对谁有什么意见的时候我简单敷衍一下,然后想办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下该做的事情上来,不去把注意力过多放在矛盾与冲突上。现在好像流行一个词——正能量,我那时做的就是不断积累正能量,避开负能量。

我没有办法完全实施刘洋天的那一套宣传方法,只能尽可能做到原则上一致。毕竟宣传的时候我不宜过多露面,我得偷偷摸摸地干,尽量避免让人群看到我,因为宣传海报上印着我的照片,让路人看到了不知道会做何感想,对于自己给自己的讲座贴海报的讲师人们会有几分信任呢?这些我都选择不去想太多了,当下也无法交给我们团队中的人去做,毕竟没有亲眼见过,只能是我先示范,等大家看到效果之后再找出合适的人来做这方面的工作。

我的方案很快就见到了效果。来听讲座的人场场爆满。每场讲座有大量现场报名的学生。两个星期不到,我们招到了80多个学生。这对于海豚俱乐部来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成功。以往每开一次课能招十来个人就差不多了,这次的巨大突破让大家始料不及。每个人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一个个干劲十足,充满了正能量。

这期间对于高宇我也有了新的思考,他一直以来想要有实践的机会,我一直拦着他,这次回来后我不再拦着了。我分析了他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虽然他希望我能安排一些讲座让他锻炼,但我认为那不是最佳方案。他需要像我所经历过的那种条件,能自己去闯荡。但我又不能放他跑了,毕竟是难得的人才,磨炼出来后肯定能成为我们的一员大将。所以我跟他建议,让他利用书店这个平台,自己出方案,自己去实践。在他的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团队中成员协助的由他来决定如何分配收获的成果。让他从一开始就用独挡一面的方式去做事。他后来的成果让我很满意,虽然招到的学生不多,但对于他一个人来说,成果比我们之前的很多课程都好。

我的课程一下获得了巨大的招生方面的突破,可是我们没高兴多久,一个大问题来了。

在我们招生最多的那所学校里,校方竟然很不要脸的找我们要钱,并且用暗示的方式威胁我们。我们在那所学校的影响力太大了,连着办了好几场讲座,都是爆满,我们甚至计划了针对每个学院分别办一场。可是在办了两场后引起了校方的注意。帮我们筹办活动的学生会提出的教室使用申请不被批准。我只好亲自去找领导谈了。

这真是一个奇葩的学校,竟然有专门一个部门负责与校外机构合作,对在校学生进行再次转化,然后学校要在收费中拿走相当一部分比例。以往即使是有学校里存在这种现象,也都是暗地里干的,没有像他们这么明目张胆地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做的。我非常不习惯这样的谈判。我不断地申明我们的立场,我们的学费收得本来就非常低,在抵掉成本以外,就仅仅能维持我们团队人员的生存花销,不可能有多少余钱能拿出来分配给校方。可是对方竟然抛出了这样的理由: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是我们招来的,你们在我们的生源里招生,肯定得分我们一部分,否则你们可以自己到社会上去招生。

我已经收了几十人的学费,我内心非常气愤,很咽不下这口气,好几次想说我不开这个课了,可是觉得不能冲动,否则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学费与这几十个学生,而是更多学生对海豚俱乐部的信任。

还有他们握着两个把柄,一个是他们的学生不能出校门,要有证明或证件才可以,所以我们只能在他们学校租教室上课;另一个是他们知道我们是借着书店的名义在办培训,经营范围里没有培训这一项,这个几乎对我们来说是致命的。

我在无比的恶心中跟校方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一个协议。课程可以正常开了,我也对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完全反感到底了。虽然只是这所学校,但它或多或少能折射出来我们全国的高校是处在什么层面,是什么样的办学思路,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还算是真诚的那种吧,明明白白地谈钱。

大喜与大忧之后,我们的事情正常推进了,只是这次原本可以在经济上给我们带来转折的成功,被这么一折腾全都没有了。可是在接下来的变化面前,这点起落真是太小了。

71. 取经

来到呼市的时候感觉这个城市真好,很凉快,空气也很清新,让人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或许心理因素占了很大部分吧,因为从每天面对的各种问题当中一时抽出身来,可以先不去想那些不知道如何解决的事了,所以有了轻松的虚假感受。不管那么多了,总之就当来这里取经兼度假了。

跟刘洋天沟通了一下接下来的具体安排,我发现一来就让我惊讶了。我想现在离十一假期这么近了,讲座不好安排了吧,即使安排了也不够时间宣传啊。因为我一般办一场讲座最起码要提前一周开始准备,宣传最起码要五天以上才差不多能保证来够人数。结果刘洋天告诉我这些不用担心,他自有他的方法。宣传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了。我当时真有点怀疑他是个大忽悠了。

接下来的进展让我对他不得不服了。我们的配合非常顺畅。我每天只需要演讲完了之后不断再改进演讲内容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我完全不用管。他就像是我的经纪人一样。讲座的宣传我跟他去过,果然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不仅如此,来听讲座的人比我之前宣传那么久的人数都要多,几乎是场场爆满。具体方法我就不便说了,但原则上其实不复杂,说到底就是充分研究听众的心理,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让潜在感兴趣的人群得知讲座的信息即可,这样就能非常省力,同时效果还很好。

除了讲座前期的组织与宣传外,刘洋天在讲座的流程设置上也非常到位。他给包括李太在内的无数大大小小的讲师筹办过无数次的讲座了,各种讲师的内容都几乎能背下来了。在他的经验里,讲师讲的东西只是影响招生率的少部分因素,只要讲师讲的能过的去,他就有一整套的办法促成听众报名。这也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向来坚信,只要讲的好,学生自然会来咨询,不来只能怪讲师讲的不好。他跟我分享了很多东西,让我明白了人的从众心理、害羞等因素跟咨询报名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因为讲的好,有想来咨询的人,也会因为看着没多少人咨询,或者讲座中没有这个环节而流失掉相当一部分。

这种流畅的配合让我感觉非常爽。这不就是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能达到的状态吗?我在呼市的这段时间里一定要多向刘洋天学习。除了学这些做培训机构的实际经验外,还向他学习那种与人合作时的直爽与信任。我感觉这次经历会对我回去后带领海豚俱乐部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这种合作的爽快不仅仅是我一方面的感受。刘洋天也对和我的合作非常满意。他之前合作过那么多讲师,他说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个真正在研究教育的,不管什么社会上培训机构的讲师,还是什么知名大学的讲师,大多都没有东西,讲来讲去就那点货。尤其那些讲背单词的,就是找那几个有意思的段子凑的,真正要按他们吹嘘的什么词根词缀、谐音的方法去记单词,找规律、找谐音的时间就够长的了,况且很多都还非常牵强。

还有我的真诚也让他感觉很好,他之前接触过很多人,合作的也很愉快,不过总是能感觉到那层利益关系,要小心的维护。我这个人好像没有金钱的欲望,怎么着都行。所以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合作。

在呼市做完了一圈巡回演讲,讲座效果不错,招生效果也还可以,但毕竟开始的太晚了,最后几场的时候甚至有学生想参加培训但都已经订好票要出去玩了。所以这一圈下来我们俩除去所有成本之后就分了几千块钱,对于他来说这就算没挣钱,但对我来说,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事了。我在海豚俱乐部发展的这么久以来可从来没有盈利过,财务表格上一直是负数。

十一期间的课带完后准备启程回来了。结果就在结课的当天突然降温了。我还穿的是夏天的衣服,没想到呼市冷得这么快。我感觉就在我刚出门一下子冷下来的,幸好我在一个商场附近,赶紧买了一套保暖内衣躲到卫生间穿上了,太狼狈了。

虽然有点糗,可是在穿上保暖衣之后浑身温暖的感觉也一下传到内心深处了。我觉得我真的取到经了,我们的团队有希望了。我怀着满心的憧憬踏上了归途。我当时不知道,这次的经历对我之后的影响远比我当时意识到的大得多。

70. 再次迷茫

几经周折之后,书店如期开业了。开业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我们也没有什么多余的钱搞仪式,仅仅是我们六个人按一个约定的时间点,来到书店,开了门,收拾好东西后大家照了一张合照。好在当天我们录了像,这段珍贵的经历得以有音像的记录,我每次从光盘里翻出来看的时候都感慨万千。

书店开业了,培训也在正常运转着。可是一切的进展还是太缓慢,因为我们始终还是没有摆脱贫困的生活。由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对于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触,在事业上我们全心全意地做着,这样就问心无愧了,我们心里始终坚信,只要我们把我们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挣钱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是接下来的一系列事实改变了我的看法,不,不是改变,是改进了。在坚信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前提下,还要讲究方法、策略。

主要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我预期的通过开书店来让整个队伍凝聚起来,让大家都有主人翁的意识,这个目标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虽然在筹备的过程中大家一度找回了曾经的向心力,可是当一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的时候,原有的问题全都再次出现了,并且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样的变化让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总结来看,我当时系统性思维的能力还是太弱,其实整个过程都是在用新的事件来试图转移矛盾,它会起一点点作用,但仅仅是解决表面问题。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问题肯定会反复出现,并且会像滚雪球一样,每循环一次就更加严重一次。我无法看到当时的根本问题在哪里,或者说看到了却并没有意识到那些问题的重要性,比如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并没有得到重视,机械地为一个共同愿景而压制个人愿景的发挥是系统中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就会投射到各个方面,引发各种问题,而我们却疲于解决那些引出来的问题,根本没有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解决基本矛盾。

在当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解决办法,我也开始对我当初那么积极地推进开书店的决定产生了怀疑。

第二件事对我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虽然没能让我明白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但给当时的我们带来了历史性的转变。事情是这样的: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了我上上任英协会长范永翔的电话,他已经是新梦想的名师了,也知道我在创业,虽然我们做得不大,但对我非常肯定,很支持我走的路线。他打电话给我是因为和他以前一起开过学校的刘洋天如今在呼和浩特开培训学校,缺讲师,马上就要到十一长假了,想从北京找讲师过去做一个巡回演讲,招点十一假期的学生。他已经在新梦想很稳定了,不会冒风险轻易出来演讲的,所以就想到了我,想把我推荐过去。

我当时想了想,这件事还是挺靠谱的。一方面我可以先从自己的这个小圈圈里跳出来一下,走出去一趟或许能让我容易看清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去取取经,看看别人的培训是怎么做的,万一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或许能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大的转机。于是我就同意了。

呼市那边的负责人刘洋天是一个很爽快的人,有什么利益方面的问题直接提前就谈好了。我跟他其实早在04年就认识了,只是不太熟,没有深接触过。这次有预感合作会非常顺利。所以我就安排好了海豚俱乐部的事情,动身去呼市了。

唐僧去西天取经,我去北方取经。这一趟还真取到了一些经。

69. 开书店

开书店的事定下来并把时间表确认后,大家进入筹备阶段。第一步是集资。大家通过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四处借钱,很快凑够了开书店的钱。

而开书店对于我不仅仅是事业上前进一步,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让大家都占有了股份,都出了钱,可能会改变一下之前的团队问题,更希望每个人都能以主人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共同的事业。根据出资情况,也根据个人能力情况,我们确认李小开做为书店的总负责人。我们把海豚俱乐部划分为两个项目,书店+培训,我继续负责培训方面的工作。这样分工也明确了很多,事情也更好推进了。

筹备阶段海豚俱乐部所有成员仿佛又恢复了最初创业时的状态,大家分工协作,推进着各方面的工作。我们在周围学校的学生常去逛的一条街上找到了一家出租的房子,是在二层,曾经开过美容店,环境还不错。

我和李小开跑了几趟工商局,也查了很多资料,最后决定以个体户的方式开书店,李小开是书店的老板。这样成本最低,手续什么的都好办,也正好符合李小开的主导位置。

几经商议之后我们把书店命名为“海豚书房”。接下来就是如何设计书架、装修的事情了。我们是什么都自己动手,书店里的所有书架、前台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整个书店的装修方案也是自己设计,因为不知道专业的设计人员会用什么软件,我们就用Google SketchUp来设计,使用也简单,很直观。

我们把书架、前台的所有具体规格都很直观地整理出来,打印成一个小的册子,然后就跑去香河家具城,找厂家给我们制作。之前在山东的那段经历还是挺有用的,虽然没有做多久,但我对于跟厂家的人打交道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我和李小开一起找好厂家,对方的人非常热情,招待我们吃饭、聊天。谈具体制作的事项的时候非常顺利,因为我们的图纸已经给他们非常直观地展示出来我们要做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并且把尺寸也标出来了,所以双方都非常满意。离开的时候还专门托人给我们买了最正宗的香河肉饼带回来给其他人吃。

李小开接下来对书店的运作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也给大家做好了分工。然后带着人去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进货。开始做生意后才发现,生意其实还是挺好做的。我们去拿书的时候除了第一次要付钱之外,之后再拿货的时候都可以不用结账的,报了书店的名称之后就可以直接把书提走了,之后卖不出去的还可以退回去。这样一来,我们资金虽然不多,但完全可以周转得开了。

在8月份的时候,我们把团队分工做了更进一步的细化,并且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开始发工资了,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大家一直过着共产的生活,虽然到这个时间点上海豚俱乐部整体上还是亏损的,但我们马上踏上了商业支持教育的第一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要把账目算清楚。每个人每月都可以领到工资,我的工资是200元。我们约定等将来能挣到钱了,再根据情况调整工资,甚至年底分红。在此之前工资只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钱,而喝水、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费用还是集体花费的。

梳理得差不多了,准备工作也差不多了,就等家具制作完成开业了,每个人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68. 李小开来了

2007年7月3号,李小开来了。我和车头去车站接了他。

当我们三个一起走在北京的街上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是踌躇满志,我们当年的四巨头已经来齐三个了,我们用家乡话在天安门前大声地、放肆地说话,我们来了,我们要征服北京!我们从大山沟里来,要在这个大城市里闯出一些动静来!

我心里是无比地激动,对未来再次充满了憧憬与希望。回想前几年,一个人在茫茫的人海中沉浮,时常感到一阵阵的孤独。现在好了,我们三个人来了,什么也都不怕了,以我们当年的气势,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呢?

在李小开来之前,我给所有的人讲了很多关于他的事情。大家都对他感到无比的期待,都想尽快见见这个传说中的海豚俱乐部创始人之一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来了之后,我马上带他熟悉我们做的所有事情,认识所有人,并且介绍给学生。李小开一开始还是比较腼腆,毕竟被我隆重包装了一番,大家的那种期待他肯定是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学生让他讲点话,他不断地组织语言,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让大家失望了,说话很简短。这样一来大家越发觉得他神秘。

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我做得并不好。在一个新人进入一个团队前切忌捧得太高,否则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的话还会让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我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已经有点晚了,那些重重的压力已经源源不断地向李小开压过去了。不过好在李小开确实是个人能力很强的人,在化解这些压力的时候起初有些吃力,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比较好地融入我们的团队了。

李小开来了之后我们常常对之前所做的事情做出探讨与反思,想一切改进的办法。我们把之前的课程理了理,为了办好暑假班,我们专门设计了小册子,里面有学习方法、学习资料与课程介绍,这样我们送给人的时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同时顺便宣传了我们的课程。

我因为对计算机始终非常热爱,所以在之前已经尝试办了计算机的培训班,我自己编的英文教材,教的时候用双语教,这样一次性把很多计算机相关的概念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学会,对于学生来说将来查资料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找国外的来看了,不会有语言上的障碍。这个课程只是我自己的一个试验,结果没想到在没做宣传的情况下,学生一个传一个地来了好多报名的,以致于我都教不过来了。这次也把我开设的双语计算机课也梳理了一下,做为我们一个核心的课程在册子与网站上着重推荐了一下。

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详细地探讨开书店的事情,我们还是要尽快迈出商业支持教育的第一步。李小开对这个想法非常认同。我们一起收集开书店、书吧的资料,去了解万圣书园这样有特色的书店的发展与运作原理,我们经常去光合作用了解他们的运作模式,在书店里拍了很多照片回去研究。

我们估算了一下,开个书店的启动资金靠我们办培训班一点一点地去挣出来时间拖得有点太久了。所以打算重新找资金,找外人进来我们又觉得不太好,毕竟很少有人像我们这样抱着理想来做事,很难谈得来。最后我们决定大家集资开书店。找自己的亲戚朋友借点钱,一人借个万儿八千的凑在一起发现也足够我们启动的资金了(当时我们一起干事的人已经有六七个人了)。

当做出集资开书店的决定后很快我们就列出了事情推进的时间表。从7月17号开始,前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最快能在9月1号的时候开业。在这期间我们要完成筹钱、租房、办手续、装修、进货等事项,与此同时还要办好暑假的培训班,事情比较多。但李小开是一个做事非常有条理的人,分工后一切推进得非常顺利。

67. 寻找突破口

我对语言在沟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否定,但由于人们对语言的依赖以至于人们无法完整地沟通全面的信息,而造成那么多的误会,让我始终觉得很可惜。对于我而言,直到今天,几乎是时时刻刻看着这些误解在我周围上演,有时候真的想把语言给消灭了,而用一种能让人毫不遗漏地、准确地传递彼此间的意思的东西来替代它。但是什么才是比语言更好的沟通工具呢?我还在寻找这个答案。

当时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为大家的事情做出那么多努力,可是丝毫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呢?甚至我用了各种方式来跟大家沟通得多了之后,我竟然听到了背后评论我的话,说我是一个狡诈的人。我每天要忍着所有人的不理解,还要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因为我知道,我是唯一一个不能倒下的人。

我开始转换思考的方式,如果直接推进大家改变状态行不通的话,那么就要试试改变客观条件。在现实中让大家面对一些变动,或许能让大家跳出之前的思维上的漩涡。

于是我开始策划大的改变。在那期间,我常常跟李小开在网上聊,他也快毕业了,我们约好他一毕业就来一起创业。这让我心里又宽慰了很多。

随着李小开到来的日子一天天接近,我心里想着不能让这边的这些负面能量影响到他,我要让他来的时候面对一片积极向上的气象。可是到底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团队状况呢?

我试图追根究底的进行思考。要从根本上去做改变才行。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是谁?我们要干什么?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实现我们要干的?

我们是谁?我们是一群创业的年轻人。除了我之外都是初入社会甚至还没又进入社会的人。我们都对帮助更多的人学好英语这件事感兴趣。

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通过创业来实现商业支持教育,通过经商挣钱来做免费的教育。

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用教育挣钱。

我们要如何才能实现我们要干的?尽快开始经商!

对啊,口上喊着商业支持教育,手上却在收着学生交来的学费。这也太不要脸了吧?要尽快开始经商!

可是做什么呢?不能跟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差太远了,否则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绕回来。还是做跟学习相关的。学习那离不开学习资料,离不开书啊,有了!我们可以开个书店啊!

这个想法真的很靠谱啊!开了书店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卖书赚钱了,买了我们的书的人就可以成为海豚俱乐部的会员,大家可以到书店里参加读书会,然后就可以渐渐实现我们商业支持教育的想法了!

如果开了书店还有好处,就是实现了我之前想要的,客观条件上的改变。这个改变算是很大了,我想这个改变应当能给每个人带来心理上的改变,很有可能就能解决现在面对的问题了,那真是一举多得啊!

于是赶紧跟大家商量这个想法,果然大家都对这个事非常认同。都希望能尽快实现这个目标。

当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后,凝聚力马上就有了,虽然书店还没有开,正面的效果就已经开始有了。现在我们要再坚持一段时间,挣够最基本的资金马上开书店。

同时我对李小开的到来没有太多压力了,我想他来的时候刚好赶上我们从小作坊变成书店加小作坊的这个过程,对他来说一定也会有很大的鼓舞,以便我们顺利会师,再创辉煌。

66. 负能量的危害

“飙”这个活动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好的效果。也没有坚持下去。

第一次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因为都是兴致勃勃的,我也反复强调了活动的规则。再三声明不需要对别人提出的关于自己的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自己认为属实那就虚心接受;如果并不符合现实,那就反思自己为什么会给别人造成这种印象。所以这一次,大家面对自己面前的这张纸的时候都没有说什么,从表情上看得出来内心的纠结。完了之后我又重复了上述规则,并且提议在接下来的一星期里,自己制定计划,集中解决自己存在的那些问题。

问题出在第二次的活动上。因为大家拿到的跟第一次拿到的几乎是一样的。写问题的时候大家也不知道写些什么了,因为感觉没什么改变。并且也因此产生了互相认为对方冥顽不化的感觉。虽然都忍着不说出来,但从表情上,以及欲言又止的那些细节上已经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了。我直觉不让大家说出来的话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了,因为接下来大家非但不会去努力改变自己,更有可能演变为互相之间暗地里指责,而当面不说。于是我让大家放开去说了。

结果可想而知。主要集中在对自己的辩解以及对别人的指责这两条主线上。虽然我在努力引导,可是几乎起不了任何作用。这个活动自然也就无法搞下去了。

现在再分析一下,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好的,可是它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引发负能量。这些年来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人类是非常感性的物种,即使是貌似极度理性的人(如技术团队的人)也一样,管理时都得要以感性动物对待。从大的方面讲,管理者就是要不断传递正能量,有时可以利用一下负面情绪,但方向仍然是为了激发正能量。

“飙”这个活动完全把参与者引向负面情绪上了。我以前学英语的时候总结出来一个规律,当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学习效果非常明显;相反,当自己心情差的时候,或者急于求成的时候,学习效果非常不好。后来在二语习得理论中知道了这个叫”情感过滤”。没想到这个规律不仅仅适用于学语言,在管理上也是一样的。当大家的状态完全处在负面情绪主导的时候,再用道理去说服都不会起作用的。即使是理性上明白,仍然抵不住发自内心的排斥。

从这段时间起,我对于人类的语言慢慢有了新的思考,觉得语言确实是非常不寻常的一个事物。我在若干年后写过一篇关于语言的感悟,节选一部分在这里:

在观赏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语言文字是这个世界的一大祸害。表面上,它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在背地里,它给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一道屏障。

如今这个屏障已经无处不在了。小到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大到国家之间、宗教信仰之间。无数的误解都在悄无声息地而又轰轰烈烈地从各个屏障间产生,让人们在这颗孤零零的星球上热闹非凡,不至于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多么的渺小、孤独、无助。

圣经创世纪第十一章说耶和华看到人们要建造一座城,并且在那里建造通天塔,就去那城里变乱了人们的语言。那座城被称作巴别城,巴别是变乱的意思。

我觉得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圣经里的这一章也是在变乱人们的思想。我猜测耶和华并没有变乱人们的语言。而是去创造了语言。

很可能本来是没有语言的,人与人之间才得以有最直接的交流。语言作为一个工具,也会和其它工具一样,有它的方便之处,也有它的局限性。而耶和华只需要教给人们一种语言,让人们对它产生依赖就可以了。

语言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不能达到最精准。而别人在理解的时候还会产生误差。这样人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语言文字也在人们理解的差异中产生变化,进而演变出不同的语言体系。使人们的分歧再次加剧。这样人们要团结起来的可能性就太小了。

在圣经里,把这个细节故意写为人们本来就在使用相同的语言,耶和华只是变乱了人们的语言。这其实很可能也是变乱的一部分。

故事的真假无所谓,是否有信仰也无所谓。单看这个事情,只是语言文字这一个小小的伎俩就可以带给人类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很可能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觉察到的事物,在影响着整个人类。

65. 创业者的困境

高宇从山东回来后得到的反馈是那边对他极度认可,并且提出要把高宇留在那边。当然了,那是不可能的。不论是我还是高宇都不会同意的。

高宇回来后自信心大增。一开始我为他感到自豪,毕竟作为他的教练,他的被认可,也是对我的认可。而在他的身上也验证了我当初的设想,培训学生,择优培养师资,向机构输送师资,并且稳定性完全有把握。

我想尽快让车头成长起来,他能独当一面之后至少我们做大的希望就更大了一些。可是我发现无论我使用任何办法,都无法顺利得把事情推向我希望的方向去。

由于我始终没以老板自居,而现实情况又确实是在行使这个角色的职责,这样我自己的定位就有了矛盾。我无法以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去做事,可是以平等的方式又无法推进。我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耐心,对车头也越来越不能做到冷静。说了很多过分的话。

现在回想起来车头在那时对我容忍了不知多少,每当我说话说的比较激烈的时候,他常常以一些玩笑来调节开来。有时我不顾他的这种调节方法的时候,他就会想办法岔开话题,或者沉默了。而我恰恰又被这种做法激怒了,说话也越来越过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无比后悔。

坦率讲,根源还是在我。我没有清晰定位自己,又没有管理经验,除了事必躬亲外,也就只会要求别人,根本不懂一点点的管理技巧,事情推不动则把责任全都怪在别人头上,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是混乱的。

没过多长时间,问题又来了。高宇对于希望去演讲、讲课的愿望比之前更强烈了。

而那时的我真的太缺乏管理能力了。车头不想演讲,我天天逼着他去演讲;高宇极度想要演讲,我又拦着不让去。完全是一个不会用人的表现。可是在当时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车头能力够,应当做演讲;高宇还不行,上台演讲有风险。我不知道培养人要顺着本人的意愿,同时留有出错的空间。使得两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在我的固执下,无法自由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无法开发各自的潜力。

当时无法明白这些。也因此持续不断地伤害着我们宝贵的友情。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我不能让我们的俱乐部走到那一步啊。我没有认识到管理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影响其实是最大的。在当时我尽我可能以真诚对待每一个人,期望能影响大家,带动大家,让每个人都能有主人翁精神,能明白我的苦心。可是现实却一直在朝我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一直帮我们做事的那几个学生跟我们就和自己人一样,但也正因为如此让事情变得更复杂。我看着他们之间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的误解,进而演变为矛盾,互相之间无法理解,甚至到了无法相处的地步。而我作为看到全貌的人,非常清晰地看到的因果关系,无论如何也无法让当事人看明白。

起初我试图做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跟每个人一对一深度沟通,试图帮每个人理清楚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在最初效果比较明显,帮助大家增进了互相之间的理解。可是慢慢的我发现了新的问题,大家好像对我跟他们的谈话产生了依赖性,特别享受这个过程。虽然貌似在我的帮助下有所改善,但之后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跟我聊上个把小时,任何问题都要我帮助深度解析一下。我觉得如果大家没有成长起来,做不到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话,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于是,我又主导发明了一个活动,我命名为”飙”。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大家聚在一起,每人在一张纸上写下他看到的别人身上的问题,最后把每个人的问题汇总起来交给他自己,本人不做任何解释说明,因为我们先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不论说得对不对,至少让别人感觉到自己存在这些问题了,所以自己去分析并改进。至于为什么命名为”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在人生中真正因为恍然大悟而得到提升的机会并不多,自己的问题往往是旁观者清,很少引起自己的重视,我们这样做了之后每个人每周都能收集到关于自己的同时自己从来没有重视过的问题,如果这么集中收集到反馈并且作出改善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得到”飙升”。

在当初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活动,都对提高自己充满了信心。可是这个活动仅仅推行了一两周就做不下去了。大家认为问题出在哪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