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微访谈:赵金海

今年前半年接受了一次凤凰网教育频道的访谈,信口开河,讲了讲对于英语学习、教学等的一些看法,不是学术讲座,难免有不严谨的地方,不过最起码是我最真实的感性认识。转到自己博客上,收藏一下。

原文链接:http://edu.ifeng.com/yurenzhe/special/zhaojinhai/

ifeng

视频:

中国的外语教学落后西方100多年

凤凰网教育: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凤凰网教育频道为您打造的视频访谈《育人者》节目。本期访谈我们专程为大家邀请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外语培训教学总监、教材主编,巴别鱼国际教育的校长赵金海老师,我们请赵老师和我们广大凤凰网的网友打个招呼。

赵金海:大家好。

凤凰网教育:赵老师好。我们今天主要聊的是关于外语学习的热门话题。我们知道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越来越OPEN了,对外语的需求也特别大,但是我们发现国内的应试教育出来的很多学生们在说外语方面有很多的这个误区和弊病。

我本人从小学就已经接触到外语了,但是到了真正开始说的时候,还是说不出来。

赵金海:对,就跟上学一样,在学校学了那么多年,一到社会发现什么都不一样了。 Continue reading “凤凰网微访谈:赵金海”

我的一个梦想

今天跟公司同事聊天。谈到我第一次创业时的一个梦想。当时为了这个梦想,凝聚了我们一伙人,时常在可能没有下顿饭吃的边缘徘徊,但仍然坚持做着别人不愿做的事,也赢来了周围人对海豚俱乐部与海豚书房的称赞。只是这些称赞没有能使我们的创业成功。其中的原由,偶尔回想起来,不断地有新的感悟。说明自己进步了,但也看到了自己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不知当时的朋友们现在如何回忆。只盼望大家也能从中不断获取对现在及将来人生道路上的指示。

创业未能成功,不能说明梦想就有问题。不去管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今天还是想把这个梦想再写下来:

将来要建一座城市,命名为“海豚之城”。

在这座城市中有一幢“海豚大厦”。

其中最核心的是“海豚大学”。

海豚大学里有两种人。一种是核心成员,一种是普通成员。核心成员主要负责教务工作。普通成员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在这里没有绝对的老师或绝对的学生。

每一位成员都可以自己开设课程,只要是自己认为可以与他人分享的都可以整理成一门课程,长短、形式不限。课程设置好后交由核心成员进行排课与公布。这时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愿意参加。而参加的人又可能是另一门课的老师。

在海豚大学里传授与接收知识都是不用花钱的。核心成员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要制定一套公平的标准,用于筛选申请进入海豚大学的人。

海豚大学就是要提供一个思想碰撞与爆发的平台。所有的经费来源于“海豚集团”的其它产业与外界的捐助,包括毕业学员的捐助。

我们鄙视新东方之流的教育商业化。我们提出“商业支持教育”,而不是拿教育来赚钱。

不过当时我自己是两千来块钱开始创业的。起初办培训班教英语、计算机都收了学费,也只是权宜之计。收了心里过意不去,不收我们生存不了。所以后来大家集资办书店,走出“商业支持教育”的第一步。由于缺乏管理能力,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现在已经没有直接为着这个梦想做事了,但这个梦想其实也不是不能实现的。将来有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与合适的人们还要把它给实现。因为这个梦想,我很喜欢。

[摘选]培训市场要健康发展不仅靠资本,更要遵循教育行业自身规律

“选择培训是购买服务的过程,更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种投资。”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指出,教育培训市场要健康有序发展,必须真正从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出发,不要夹杂着非正当的利益,甚至欺骗误导学生。

据了解,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改革开放以来,肇始于出国潮、学历热、考试热等市场需求情势之下,很多公办高等院校从培养公费出国语言类能力入手,开始了中国教育培训的起始阶段。很多中国知名高等院校成立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的各级网络学院,通过各种垄断的学历颁发等手段进行各种配套培训课程,也是公办教育资源涉足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初期,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短暂政策空间,使得很多社会机构都热衷于兴办各种类型的学校,其核心业务就是以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为主。随着政府政策的逐步调整,这些学校最终拆分归口于各级政府统一管理。90年代中期之后,重新恢复的出国留学热潮,催生了一些私立教育培训集团,它们改变了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利益格局,并最终推动了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管理标准、教学标准和服务标准的提升。

“虽然近年来高层次的培训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中国培训市场上,中、低层次的培训仍然是主流。”教育部职成司张志坤处长说。据了解,中国每年有将近 1亿人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其中近80%的人参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低层次培训。每年有将近1000万人参加会计、烹调、美容美发等方面的培训。

“面对这么好的市场需求,应该好好管理和规范。培训机构自身应加强行业自律,首先要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同时注意职业技能培训如何适销对路的问题。”张大力说,目前的情况是有的学员想学的内容没有,而现有的专业又离现实需求有差距,学校在培训过程中能不能真正地把实战型的技能传授给学员。

据介绍,教育部已商24个部委局和一些成熟培训机构的专家,正在研究制定教育培训服务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已经获得国家标准委同意,列入《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2013)发展规划》。下一步将成立教育培训服务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按照标准对各种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定期公布评估结果,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教育行业有一些自身的规律,教育培训的发展其实并不仅靠资本,可能要靠更多的东西。当前中国教育培训业的发展不均衡,优质品牌寥寥无几,大量的培训机构没有准确的市场地位和战略目标。”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表示,到目前为止,大多培训机构没有自己的核心力量,缺少课程研发力量和专职培训师,培训机构实际上只起中介作用:从客户那里得到了培训需求之后,到社会上去找培训师。这样的低投入导致低产出,培训质量理所当然会变得越来越坏。

中国最成功的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以“成功学”口号而超越了培训本身,影响了一代青年人的生活和信念。这样的机构在上市后是否还能保持成长期的理念?如果教育培训创业家仅仅是资本迷醉的幻想家,忘记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将会走向何方?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记者 倪光辉)

“热得快”-“死得快”-错误的教育观念是凶手

上海商学院火灾:4女生跳楼逃生遇难

csj.xinhuanet.com 2008-11-15 08:33:22
新华网长三角频道刘丹、肖春飞、徐敏11月15日报道:14日早晨6时10分许,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 警方初步查明:事故初步原因系学生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可能大多数的大学都会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反复强调不要在宿舍使用“热得快”、电饭锅之类的东西,但实际上呢,这样去要求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随便找个大学生问问都会知道很多学生都在用这些东西。并且由这些电器引发的火灾也是常有的事,有多少生命因这几块钱、几十块钱的东西而丧失?死得太轻于鸿毛了!而这些事件的凶手其实是错误的教育观念。

        我们很多时候都习惯了说教,但从这件事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这种教育方式是多么的无力。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为什么会去用这些东西?因为学校里打水不方便、洗澡不方便、食堂饭不好吃……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反过来制定很多条款去约束学生。可以花那么多的钱去盖楼、买地,骗更多学生来报名,却不知道多花点钱来解决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真正在一个合格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校不需要太大、学生不需要太多,当学校能真正培育出人才之后自然会引起更多学生的向往。不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一些条款,若有若无的消防知识培训,“演戏”似的消防演习,出了问题责任可以推到学生头上。很阴险。学生们真可怜!

《新民晚报》新民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