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微访谈:赵金海

今年前半年接受了一次凤凰网教育频道的访谈,信口开河,讲了讲对于英语学习、教学等的一些看法,不是学术讲座,难免有不严谨的地方,不过最起码是我最真实的感性认识。转到自己博客上,收藏一下。

原文链接:http://edu.ifeng.com/yurenzhe/special/zhaojinhai/

ifeng

视频:

中国的外语教学落后西方100多年

凤凰网教育: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凤凰网教育频道为您打造的视频访谈《育人者》节目。本期访谈我们专程为大家邀请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外语培训教学总监、教材主编,巴别鱼国际教育的校长赵金海老师,我们请赵老师和我们广大凤凰网的网友打个招呼。

赵金海:大家好。

凤凰网教育:赵老师好。我们今天主要聊的是关于外语学习的热门话题。我们知道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越来越OPEN了,对外语的需求也特别大,但是我们发现国内的应试教育出来的很多学生们在说外语方面有很多的这个误区和弊病。

我本人从小学就已经接触到外语了,但是到了真正开始说的时候,还是说不出来。

赵金海:对,就跟上学一样,在学校学了那么多年,一到社会发现什么都不一样了。

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的这种英语教学实际上落后于西方的这种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将近有100多年,我们学校里面用的还主要的是那种翻译式的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是注重你真正的运用能力,所以在出来说的时候,肯定有问题。

不光是这样,我也碰到过很多老师,以前我在培训的时候也专门培训过老师,我就发现一个问题:愿意来接受培训的老师本身的教学方法就已经是比较好了,但是刚好恰恰就是那些不愿意来接受培训的人,他们用的是纯粹的讲语法呀,这种让学生(背单词),纯粹的是盯着那个考试的分数。

这样,光靠老师(想)改变(现状)也是不行的。

他整个设计这一套教育体系的时候,遵循的这个理念落后了,所以说在学校学出来肯定是有问题的。

凤凰网教育: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途径,比如有很多培训机构、或者自学的教材,也有很多人就是谋寻这这样一种渠道来学习外语。

赵金海:我个人(在这方面)经常有点悲观。我已经很久不去书店去逛了,因为我去书店一看琳琅满目,好像有很多的书,但是我就看到四个字“急功近利”,他都是说让你怎么样快速的说背多少单词,其实没有踏踏实实的去做产品的很少。

我在这一行业里边以前是直接做一线教学的,后来我也从事过一些英语学习产品的研发,我就发现在我们这个同行里边很少有人说是真正的是站在怎么样学好英语这个角度去做产品,他想的是反过来的,他是说这个消费者关注的是什么-“我想十天学好”,行,我弄个十天学好的东西。很多人去书店买好的东西,你发现回来之后要么就是刚开始看了第一页或者是看了第一张盘,然后完了就扔了再也不动了。结果最后堆了很多的学习资料,但是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是没有提高。

不光是培训产品,培训机构也是这样的。不用说某些机构怎么样,就光看最近几年培训机构出现的这些丑闻也应该可以看出来。在西方一百多年前就有语言学家说过这样的话,说“我们现在的语言培训是乱象丛生”,我觉得这句话好像就是刚好在描述我们当下的语言培训这方面。他们已经在那个非常热闹的、讨论各种教学理论的年代,不断的去做各种实验,把各种理论用各种实验去给他证实验证,然后再发展出非常非常细节化、细到可能你都想像不到的那种程度的教学方法。

但在我们国内的培训机构里边很少很少有,但是偶尔有几个培训机构他会打着某些理论你听着挺好的,但实际上他自己的培训做不到。所以这也是我说为什么有点悲观,就说中国人语言学习还是挺可怜的。

 

学外语想速成这种想法就是错的

凤凰网教育:我本人对外语学习也比较感兴趣,我之前也买过好多不同的速成的口语或者阅读的书,但我发现就背单词我买的这种词典我就一直在背第一页,反复的在背第一页或者第二页。然后也没有什么得道的办法,您这边能提供什么比较好的办法教大家背单词吗?

赵金海:语言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就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不是简单的东西,他涉及到的不光是你的单词词汇发音,他涉及到心理学、人的大脑是怎么样去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等等这些综合的方面。我刚才说的时候有点绝对,就说“速成的就是错的”,其实你只要走了正确的道路他就是最快的,他就是捷径,但是如果你只是追着某一个点去学,他肯定是一种旁门左道。

我反过来问你吧,你觉得英语要怎么样学好?

凤凰网教育:肯定是我首先想要的就是背单词。

赵金海:那背了单词之后呢?

凤凰网教育:学语法。

赵金海:单词语法,然后呢?还有没有什么?

凤凰网教育:想不到了。

赵金海:关于说英文,还有人经常会提到发音。

所以说你这种想法是非常普遍的,我总结一下,这种想法其实是在自己大脑里边有个根深蒂固的模式,他认为语言学习,积累单词把它们当做砖块,你积累很多的砖块。语法就像修一个楼的各种构造方式,你的厨房怎么修、你的卧室怎么修,用这个方法把这砖块、用这种方法堆积到一起,然后发音把他学的标准一些,就觉得语言就是这样就没问题了。

凤凰网教育:不是这样吗。

赵金海:这就是我们怎么说的一个最大的误区。我可以把你所谓的这个模式换成一个等式:“语言等于单词加语法加发音”,但实际上我们从学术的角度来说,一个等式要成立就要等式里边每一个元素他都得要保持一致性,这两边(的元素)一定要都为真的,才能相等。而我们背单词如果有问题,我们的学语法也有问题,我们的练发音也有问题,每个地方都有问题的时候,这个等式就不能成立了。

凤凰网教育:您说的好像也很有道理啊。

赵金海:你可能觉得我说的有点抽象,就背单词比方说,很多人背单词,我问你你怎么背单词?

凤凰网教育:我肯定是按字母背单词,比如说这个地球earth,我肯定就是e-a-r-t-h。

赵金海:背多少遍能记住?

凤凰网教育:这种短的大概可能5、6遍。

赵金海:有些人也会去研究记忆曲线,可能会过几天再复习一下,这样你就记住了。可是问题就来了,你这样是记住了,你记住的是什么东西,你有没有仔细想像你的大脑里边你在背这个单词的过程当中其实你存的并不是这个单词,你比方说就拿这个单词为例子,earth,你在背的时候你先念一遍,比如earth,我们很多人会是根据音,“饿死”earth,你吃早点了吗?

凤凰网教育:我没有,“饿死”。

赵金海:(笑),你如果去逛书店会发现,有好多的所谓的词汇记忆大法还大量提倡这种背法,就用谐音,你这时候大脑想的是“饿死”,跟地球没有关系,然后你在拼的时候E-A-R-T-H,大脑是一片混乱,因为这个没有任何的图象关联,然后你最后再读一遍,earth地球,你大脑图片出现一个地球在那捂着肚子,“饿死”地球。有些人说:就应该这样记(单词),挺有意思的,这不是很有乐趣吗?很快把这个单词记住了。但是你会发现大脑其实绕了一个圈,你没有直接记住这个单词他的本意,你比方说我举个例子,我在说中文“地球”你大脑里边立马出现的是不是地球(的形象)。

凤凰网教育:地球,对,就是地球的形状。

赵金海:但如果你记单词的时候,一个单词你加一个圈,因为你在这样背过了之后,说的时候假设这个单词记的不是很清楚,要说地球,地球是什么,我当时背的是饿死地球,“饿死”的谐音应该是读作earth,你是绕了这么一圈再回来的,你每个单词绕一下。

积累起来一句话里边这一点点的延迟他就会造成你说话磕磕绊绊的,你就说不出来了,所以你这种背单词方法他是一个里边你体现不出来,但是多了就立马这个效果就出来了,更不要说后边的问题,语法你再干扰一下、说的时候发现这个发音是不是不对,你说一句话你就疯了。大脑里边不断在打架,要管单词对不对、要管语法对不对,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当然,单词不光是说记的问题,还有记多少的问题,这也是个很大的误区。

日常交流的英语有850个单词就够了

凤凰网教育:我记得就是上大学的时候都有四六级的考试,我听说四级就要记四千个单词,六级考试要记六千个单词,专业八级是不是要记八千个单词?

赵金海:这个数据不是特别准确,但是差不多是那样的。我今天准备了一个图表,这是我们国内常见的几个考试,CET-4、CET-6,然后这是四级、六级,这是专业四级专业八级,四级我现在查到的是4500个词汇量要求,六级是5500,专四六千,专八并不是八千,是一万三。你过了几级?

凤凰网教育:英语六级。

赵金海:那你在说英语的时候你觉得词汇量够不够?

凤凰网教育:不行啊,好多我想表达的东西的话都临时想不起来那个单词,比如说我们日常这样说话,我可能很顺利的自然的就说出来了,我还要想我还要翻译,一边翻译一边说。

赵金海:我们就不要说你过了六级是5500,四级都已经4500了,这个词汇到底多不多,可能很多人没这个概念,我拿几个我为什么要遮起来,因为后边这个数据会比较不一样,这后边我再给你举国外三个比较常见的词汇量,一个叫做basicEnglish,基本英语词汇,如果把这个词汇你掌握了的话,他是你在国外生存你买东西日常生活交流这些是没有问题的,这是这个词汇。

VOASpecial,就是美国之音,这就是针对非母语国家的进行播音,他使用了这么一个固定的词汇量,不会超过这些词汇。你要知道他是一个广播电台,所以他会播各行各业各个国家全世界各地的所有的这种新闻事件,所以如果你要掌握这个词汇的话,你肯定是侃侃而谈,对当今世界各个世界各行各业都能够侃侃而谈。

再说一个词汇是Longmandefiningvocabulary,朗文的释义词汇。这个词汇是什么呢,我今天也带了这个(朗文)词典,这个词典里边有八千多条词条(口误:应为八万多条词条),然后他就用也是固定的词汇去解释里边的这些词条。你想一想,如果是你把这些词汇掌握了,是不是那八万多的词汇你就算不知道那个单词,你也可以用描述的方式。就不要说侃侃而谈了,你去各行各业专业的领域里边去工作没有任何问题,这几个词汇比我们这个更实用一点。

我们马上就让你看一下特别震撼的事,这几个词汇该有多大才能够达到呢?

凤凰网教育:应该比专业八级或者专业四级要多很多吧。

赵金海:我给你看一下。

凤凰网教育:这个基础的才850个单词?

赵金海:对,然后呢specialenglish1500个单词,我可没骗你,你可以去网上查,这个词汇量很多的,他们就限定他们的播音员只能用这1500个词汇去播,然后这个朗文的2000个单词去解释八万多条,这两个你都可以去网上去查,让你心服口服。你看一下,在这自己写着呢,共收词语八万两千余条,用常见的两千词汇解释所有的词条。

凤凰网教育:这跟朗文最多的两千词还要比我们CET的四还要少一半。

赵金海:对,你四级就已经四千五了。

凤凰网教育:这怎么可能?

赵金海:我们学习的问题是不是特别大。

凤凰网教育:刚才拿给我这个图表我看了之后,我就觉得特别惊讶,为什么我们学了最基础的四级的程度,在我们遇到出国购物或者出国旅游的时候还是发现说我完全不敢开口,是我们记单词的方式有问题吗?

赵金海:记单词的方式有问题这是一个点,刚才也说过了,但是他原因不仅仅在单词上,所以刚才说你看如果我们真的是词汇量过了六级的话已经5500了,按理来说这些绝对不会成问题,他还出问题,那就不仅仅是词汇量的问题了,那还有别的问题。你在说话的时候你还涉及到语法(问题)。我给你做这么一个例子吧,语言其实是一种能力,不是一门知识,不是一门学问,但我们的学习方式是把它针对当做一个知识、当做一个学问在去学。所以总结出很多的语法规则出来,觉得把这语法规则背下来或者深刻理解了就可以了。

语法,我们说用理性的角度来讲,它好像就跟数学的公式一样,你往里边套就行,可是问题是这么常见的语法现象很多人他都是分不清楚的,你在说话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这个时间去组织这个语法,所以我们真正说话的时候其实并不是靠语法来组织,就是他在原理上是存在的,语法这个东西是存在的,但是并不是那样学的。我再给你打个形象的比喻,你会骑自行车吧?

凤凰网教育:会的。

赵金海:你刚开始学自行车的时候是不是要一个人帮你扶着,然后别人告诉你说你手要怎么样握住方向盘,然后你的脚一只脚怎么登,使多大的劲,然后登多远,然后怎么刹车,哪个手是前刹,哪个手是后刹,这些动作是不是就像语法规则一样,你必须要记住这些东西,可是问题现在你骑自行车。

凤凰网教育:我都不会想这些。

赵金海:你只需想我要朝那边走,还是我要朝前边走,这些东西都自动了,这就要做能力和知识的区别,你要是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你还要去想这些东西你绝对会摔倒在地,当你真正能骑车的时候你是不需要想这些。语言也是一样,骑自行车不告诉你这些技巧你也会学会,你只要骑上去练就行了,语言也是一样,所以以前那种靠这种死抠语法的方式不光是不能够去提高你的运用能力,更严重的是他会干扰你,你在说话的时候你本来刚才背单词就出问题了,再弄一个语法干扰你,然后告诉你错的,错的不对,时态又错了。

 

纯外语的环境不利于成年人学习外语

凤凰网教育:您刚才说“语言是一种能力”,而不是要单纯的把它理解为是这种传授的技巧或者知识,那特别好办啊,我们到了国外生活个一两年不就好了么?

赵金海:这你就引入第二大常见误区了。说起来。大家都觉得语言环境这个多好,我有个语言环境跟小孩一样,扔那就学会了,其实你真的跟小孩一样吗?我问你比方你去了国外你跟小孩所面对的真正的语言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老外看了一个中国小孩挺可爱的,逗一下,拿一个小球扔过去,说“heycatchtheball”,这个场景就算这小孩听不懂他刚才说的这句话,但是这小孩看到这个人拿一个球扔过来他说了一句话,他不需要知道单词是什么,你不需要知道语法是什么,他就能通过这个场景来判断,(他就知道这个成年人是让他去捡球),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利于学习的。他是大脑始终是处在明白这个声音是什么意思,然后这个声音和这个意思不断在他的大脑里边建立关联,然后到真正他要用的时候他想表达同样的意思的时候,大脑会快速的把这声音再调动出来。

而我们成年人就不行,比方说你去到国外,假设我是个老外,我扔一个球过来你肯定会觉得我是神经病,有哪个老外会给一个成年人去做这样的事情?成年人在说话的时候都是聊一些抽象的东西,大段大段的,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你是根本是没有一个利于你学习接受语言的这样一个环境的,所以当然就是说这么来说就是小孩越早去最真实的环境下学是最有效的,但成年人其实是不利于他学习语言的。

我给你说的再极端一点,你过了六级、学过语言以后你有一定的基础了,你去了自然的环境下的时候,你会发现刚开始你是从不会说,不敢说,慢慢的有人跟你打招呼跟你聊天。

凤凰网教育:我就豁出去了,就随便说。

赵金海:对,你豁出去了,然后一说,你就发现我这个招呼打得越来越流利了,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半天说不出来,下一次我说Hello,Howareyoudoing?,立马就出来了,就条件反射一样,这不就是进步嘛,但我问你howareyou你是什么时候学的?

凤凰网教育:是最开始就学过了,小学?初中?

赵金海:对,这些东西是你本来就有一定的基础,其实你是把已有的东西,以前没有去输出过的东西,当他需要一个输出环境的时候输出出来。你刚开始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当过了一定的时间段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不会的还是不会,你会的越来越熟练。

我举另外一个例子,你有没有学过第二外语?

凤凰网教育:没有。

赵金海:那现在把你扔到法国去,你觉得你会学会法语吗?

凤凰网教育:不可能。

赵金海:为什么?

凤凰网教育:因为我根本就不懂他在说什么(怎么可能学会?)。

赵金海:对,那种叫做无效的输入,对于你来讲,如果你觉得法语这个语言好听它可能就跟音乐一样,如果你觉得不喜欢,因为有些人说法语是很浪漫的,很好听的,但有些人不喜欢,所以不喜欢的人觉得就是一个噪音,你听了一年的噪音你能学会这个语言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这个语言环境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我们要的其实不是一个语言的环境,其实应该要的是一个适合你学好语言的环境,适合你大脑接收语言的环境,而最自然的语言环境是利于小孩学的,利于你本来没有这种干扰的,这些是比较适合,但是对于我们成年人尤其是以前被这种错误的方法折腾过的人,就特别的不利于我们学习语言。

凤凰网教育:您刚才说完之后,我就马上就发现:我每天到单位的路上就特别喜欢听国际台的英文广播,但最后我发现它最后完全就变成了背景音乐,听不懂的仍然听不懂,能听懂的Hello、Byebye仍然是这些。就像很多人看原声电影,暗示自己一直在在努力的学外语,其实这应该是一种干扰,是这样吗?

赵金海:也不能说完全是干扰,就不是很利于你这样自然的接收语言,所有这些方法,途径你都可以利用,包括看电影,包括听广播,但是关键在于你要有个正确的方法去利用它,你用我刚才说的那个其实是误区,就说用那种方法。我就见过真实的学生,他完全的给自己创造一个纯英文的环境,他跟周围所有人都说英文,别人把他当神经病。但是我觉得这个学生的精神特别的值得我们学习,很可贵,就算是街上碰到一个人,他都用英文跟你说话,他可能有点偏执了。我一直观察他过了一、两年的时间,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人太能坚持了,能坚持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不一定值得学习。

凤凰网教育:我以为这个人最终成功了,没想到效果还是(放弃和失败了),您刚才说语言是一种能力,那我想我一定是没有这种能力,我放弃了,我没有这个天赋。

赵金海:天赋又是特别大特别大的一个误区。“天赋”这个词是个好词,可是它也带来了很多的在我眼里边看是一些悲剧,有些在小孩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有些人就会评价说这小孩有语言天赋,不光是语言,可能说这个小孩音乐天赋,这小孩有什么什么天赋。其实在我看来尤其是我跟学生接触的这些年,每个人他都拥有无数的天赋,你想,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正确的,用科学的态度来说所有的这些都是假设,假设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绝对是正确的,那我们人从远古时代进化到现在,未来的人还没有出现,在当下你我是不是处在进化最前沿?我们就已经拥有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好最好的天赋,各个方面天赋,不光是语言,各个方面的天赋,而语言它又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种能力)。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一个非常基本的一个特点。

你要我们这个基本区分点你都掌握不好的话,那就是不是有点太可惜了。所以其实并不是说你天赋的问题,很多人是因为前边说到的几个问题造成他英语学不好,然后他就很受挫折,有时候别人会说他没有语言天赋,比如他自己也会这样去想,我没有语言天赋,但其实并不是,你会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不光是英语,在学校里边各个科目学习比较好的那些学生他玩的比谁都开心,为什么?他其实就是不需要所谓的天赋的,因为每个人就已经具备了天赋,你只需要去发掘出跟你的天赋所适应的最科学的方式去学,而那种方式就是什么呢?就是快乐,就是玩。

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够真正的把你这些东西挖掘出来,我们的中国的传统上对学习还要有一个很大的干扰,你从小到大耳边一直在说什么头悬梁锥刺骨的这个故事,还要屋里边不待着,专门跑雪地里边去看书,还把人墙钻个窟窿,这些都被非常大力的提倡,然后还很多的学校里边或者学生的家里便墙上贴着“书山有路勤为径”,你要勤奋。“学海无涯苦作舟”,你说我们中国的学习是多么的痛苦。从小到大就不断的被灌输学习就要苦,要苦学,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开心吗?

所以偶尔有那些找到的(正确)方法的人他会很快乐,很轻松,学的很好,别人还天天夸他,说他是有天赋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占了便宜而已,每个人都可以学好任何科目,包括英语,语言真的是非常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你把它给复杂化了。

凤凰网教育:依赵老师这样说,其实每一个人应该都有可能把这个成绩考的很高才对。

赵金海:对,那是绝对没问题的,我当然也有考试的诀窍,但是今天我不太想说考试的诀窍,我想说说怎么样真正的提高语言能力,因为当你的语言能力真的提高的时候,你想考试还是个问题吗?你多能够随口说出标准的地道的正确的英文的,出口成章的时候那你写根本就不是问题,你作题的时候,选择题你一眼看过去,你那就是火眼金睛,其他的错的你看的就别扭,你就有那种直接的这种生理反应,这句话怎么能这么说,这ABD就不对,就C说的最舒服,你选择题做的时候是选最舒服的,而不是选哪个语法对,哪个单词,因为你是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在你身上是有直接的体现的。

 

语言学习最大误区是认为踏踏实实的走就是慢

赵金海:我们的一些专家非常了解中国的学习者的特色,基于前面的这些理论,专门给我们又重新针对中国人的这种学习特点,又重新定制了一个新的模型,就是说其实它原理上是一样的。

首先要分级,你要跟你相应的级别,就是我刚才说的,保持可理解性的输入,别太难了,太难了之后那些就是噪音,太简单了那是以前学过的没用。所以这个地方其实更专业的有一个叫做i+1,就是你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i是你自己已经掌握的,加1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有可能是一个生词,也有可能是个语法点,有可能是个什么语言现象等等,就是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始终处于i+1的情况下,i的部分你很理解,1的部分你通过简单的猜测。也能大概知道。这就是为了保证你能处在那种状态下,首先从大块上把你划分到适应的级别里面,然后在学的过程当中,刚才说的你的大脑里面的循环,输入、交互、输出,在这三个环节里面,其实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输入的时候要符合刚才说的那个理论,然后在交互的时候,你要有大量的这种练习,自己的内化,然后输出的时候,要有这种非常及时地把你输入的东西给它说出来。

为了降低刚才说的这个情感过滤等等这些因素,我们一定要提供及时的答疑,因为你学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你经常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想,我突然想有一句话不知道用英文怎么表达,什么时候有机会见得某个老师要问一下,或者回家查一下字典,可是就在那时候一闪而过就忘记了。比方说你学习的过程当中,你上课老师给你讲的时候,你可以随时问,你在自己学的时候,比方说交互的时候,碰到一些问题,你要是不问,不及时的问,以后可能就忘掉了,以后再下一次真正碰到它的时候还是不会,这个时候你就会用你想当然的方式去说,有可能就是错的,所以说答疑非常重要,就是所以要必须提供那种让学生能随时得到这种解答的这么一个途径。

在这种情况下,它不断地循环,循环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阶段你要有一个认证的过程,为什么要认证?其实这也是跟他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的,你学的过程当中,刚才说的这个动机,自信你怎么体现呢?就要有一个类似于里程碑一样的东西,不断地给它标记。

语言学习最简单的是它刚开始的阶段,从零到有,那个时候因为对比明显,你没有的时候,就什么都没有,有了发现我会了,可是学任何一个科目都有一个瓶颈期,而这个瓶颈期就是当你把基本的东西都已经学会的时候,这个时候别人问你,你会了没有?好像会了,你说我达到会,好像能说,但是说的不流利,也就差那么点,你说不会。确实一些你要交谈,让你聊三个小时,你就觉得有点恐怖。所以这个时候,这个瓶颈期,其实你是在不断地在进步的,只不过你看不到,因为语言到一定的层面的时候,它是一个刚开始它就跟漏斗一样,你从这儿下到漏斗这个尖进来的时候,这儿小,立马你就看到进展。越到上边的时候,你就发现越来越宽的时候,你就发现。

凤凰网教育:很缓慢,看不出来。

赵金海:对,我到底走到哪儿了。所以这个时候,其实认证我们提倡的认证不要像中国的学生追求各种证书,为了找工作,其实你这个认证从学习的角度,更重要是让你有一个标识,说我学到这儿了。让我很清晰地看到我已经会了这些了,不会说别人问你的时候,你是不是还不会什么,还会什么,你可以很清楚地我已经会了,1、2、3、4、5这些东西。

当然有很多人还是特别看重证书,我也顺便就说一下,这也是我多年来的经验,我就发现证书在生活当中几乎没什么用,谁找工作现在还看证书?如果一个公司发现你很有能力,结果你没有一个证书,他不要你,那这个公司将来有机会进你也别去了。

凤凰网教育:不来也罢?

赵金海:对啊。因为它不看你的能力的,所以能力是真正的真才实料,就是说你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对吧?所以这是稍微发散一下,说一下这个事。所以呢,我们老实说,我们在这个,这个只是一个循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每个细节你要做到符合刚才说的那个,什么大脑接受语言的这种,这样的一个环节,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能够让你学习真正有这种所谓的捷径,我很讨厌这个捷径这个词,但实际上它就是捷径,你可以也会速度很快。我给你再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我曾经碰到过一个英国的一个男孩,他是学了一个月的中文,学了一个月的中文,然后来中国做了一场讲座,用中文讲如何学习外语。

你就可想而知,当然这种人他肯定有他的这个怎么说呢,就是首先要符合所有的他的学习环境,所有的学习方法要符合语言,刚才我说的这个捷径,同时他还要有充分,这一个月的时间,你就专注的去学,这是可能的,但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做到,就是你想要做到呢,把我刚才说的这些点,你尽量去创造那样一个环境之后,你都做到之后,你集中去做,有可能比他还更强大,也不一定。但是大多数人来讲的话,我们作为普通人还是有这个行为的,很难那么短的时间内去做到,但是也比你到学校学十几年八要快不知道多少倍,因为这个算术都算不出来。那如果按照,除了这个极端的那个例子之外,就是你正常人学的话,其实一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凤凰网教育:就基本上就能掌握正常的沟通的这个能力?

赵金海:对,我见过这样的例子特别多,就是我在教学生的时候,经常跟他们就是类似的状态经常讲的这些东西,我就说你们只要把这个误区都给抛掉,用正确的,科学的方式去学的话,速度很快。我曾经碰到过很多,就是我的学生,比如说学了两三个月,然后他就给我做助教,他就可以当一个,当然做为老师的话,你除了自己运用好,还要学到别的东西,对吧?

凤凰网教育:对。

赵金海:所以他可以做助教,但是他的语言能力就没问题了,跟老外沟通,很流畅。所以就是所谓的捷径,所谓的快速,并不是我们急功近利的快速,还是要踏踏实实,我们跟语言学习没有关系的一个最大误区就是认为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的走就是慢,其实并不是的,你做任何事情你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走,它是最快的其实。当你觉得要找一些旁门外道,虽然看到你在外面跑,但你是绕了一大圈跑,跑了半天,跑回原点了都有可能。所以其实你可能一步都没有前进,所以说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放弃自己的这种固执的这些。

把外语打碎了再想“破镜重圆”太难

凤凰网教育:您今天能否给我们的网友提供一个正确的学习外语的方法和途径?

赵金海:我打个比方,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破镜重圆”,为什么会把这个词作为一个成语呢?就是因为破镜重圆太难得了,破竟是几乎不可能有的,你把所有的玻璃碎片,你拼在一起,你在里面一看,你永远看不到你完美的形象,因为那个裂缝是补不上的。想象一下我们前面说的那个学习方法,你把语言也给摔碎了,把它摔碎成单词,摔碎成语法,摔碎成发音,你觉得用等式的方式把它拼起来,你觉得好像是语言。就跟刚才你把一个镜子摔碎了拼起来一样,它已经面目全非了,它已经不是语言本来的面目了。

所以说我做这个比喻的意思就是说,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一个大前提,你要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去看,不要去肢解它。我为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了,我们很多人就走入误区,哪一个点,就是包括我们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人,随便这个人想了一个背单词的方法,出来就某某单词大法。又谁搞了一个说我只要背多少句句子,就怎么怎么样,又弄一个什么英语900句,多少句。这些各种大法就是满地而生,跟“神棍”一样。

但你要认清,只要这种方法是只针对某一方面的(就是不可取的)。我绝对不会选择一个专门背单词的书,一个专门弄语法的书。(语言)首先要看成一个整体,这是一个大前提。

另外各国语言学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得出来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是接触不到这些比较前沿的这种学习方法,理论。

国外有著名的语言学家提出过一个很好的一个架构,他把人的大脑接收语言的这种各种的规律整合到一起,他起了一个名字叫LAD(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个特殊的“设备”,你的大脑其实有一种获取语言能力的机制,你要做的就是符合它这个机制去开动它,然后语言就源源不断地装进去了,然后你就源源不断地就能输出了。

凤凰网教育:这个听起来很神奇。

赵金海:我跟你先简单说一下他这个理论,这个理论就有点理论化,就是说,语言我们可以大概分这么几个阶段,一个是输入阶段,然后输入了之后有一个交互阶段,你去处理加工,把它内化成你自己的能力,然后再有一个输出阶段,然后你能说出来,其实整个这个阶段完成了才能叫做你把语言学完了,我在这儿先插一句,我们传统的语言学习仅仅停留在输入阶段。

老师上课的时只有他一个人在讲,学生顶多就是带着读一下课文,那不叫交互,也不叫输出,他只有老师输入,本身这个环节就是不完整的。然后再这个输入还有很多的问题,输入阶段你要怎么样,你的大脑其实在接收语言的时候,是特别容易获得是那种直观的,比如说视觉的东西,音频的东西,然后整个这种场景,感受,所有这些东西,你的大脑会非常快速的去处理。

所以输入的阶段,你要有大量的这些肢体上的、声音上的、视觉上的这种感官丰富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这个层面,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前提。然后语言其实它有一个假设叫自然顺序假设,也就是说,我们学校里边的教材,一般在编的时候,它是按照语法的由简单到难。

而人大脑在接收语言的时候,这个顺序并不是按语法的简单到难,它是有自己的一个顺序的,而那个顺序是语言它本质的一个顺序。所以这个时候,你的教材如果尽量多的,不管是教材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好,符合这个自然的顺序,你的大脑就会按部就班的一点一点地去接收它。

当然了,这还只是一个输入的内容方面,然后输入的时候,符合了各种这样的规则之后,你并不是一下就进入你的LAD,不是一下进入的,在这儿我们人就是有很多的这种情绪,感受,这个它是一个,就跟一个过滤网一样,一个防护罩,你在这儿输入进来了,你大脑用这个防护罩就防护起来了。

这个情感过滤这个部分,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有三种情感,一个是动机,一个是自信,一个是焦虑。当你的动机高,自信高,焦虑低的时候,这个过滤网打开了,就直接输进去了。但是相反,当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你处在焦虑的情况下,然后不断地受挫折,自信心受打击,然后并且你觉得这个学语言对你来说意义不大,没有多少动机,这个时候,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材,再好的视频,对你来说,都会被你屏蔽出去,所以情感过滤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下,就要给他创造一种不断地让他获得成就感,让他有自信心,让他有动机,让他没有焦虑,这个时候他才能够打开过滤,接收语言的输入。当输入了之后,这个过程当中,你的大脑就会快速地接收,但是如果你输入的是另外一种东西,理性的东西,刚才说的是视觉、音频这些都是感性的。

这种“输入”我们现在中国的一些专业的书籍里面,把它直接翻译成“习得”。然后把那种理论性的,语法这些理性的东西,它叫做“学得”,然后学得他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几乎没有多大的帮助,它的作用在哪儿呢?作用在你输出的时候,它起一个监察的作用。

你想就是你学的语法知识就像一个秘密警察,盯在那儿,你说话之前,说话的同时,说话的之后,它一直在起作用。如果你“学得”这个部分,特别的多的话,这个作用就特别明显,你在说话之前,你就会想,我应该用什么语法,你大脑会主导,说的过程当中,你还会同时,你大脑快速的,快速的,一方面在说,一方面这个语法说错了,赶紧改,换一条路子往下说。然后到说完了之后,一回想,我刚才是不是又说错了。

就是这个过程当中,会对你造成很大的干扰,语法是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它不是语言学习者学的,它应该是谁来研究呢?是语言学家,语言教育者,他们可以去研究,帮他们系统化的理解语言。而学习者你不需要去学这个东西,不去学不代表你没有掌握,你用这种,刚才说的学得方式符合语言规则的这个东西进来了,你就会以符合语言规则的方式输出去。

所以这就是最快的捷径,直接进来,你把你的情感过滤打开,符合输入的这些东西,输进来,然后内化一下,再说出来。这就是我说的,其实这就是真正的最快速的最捷径的方法。而它并不是某一个说我背个单词就行,我背个句子就行,它不是这样的。

凤凰网教育:听您说了之后,我觉得好心疼啊,我之前买了好多语法的书,单词的书,看来要扔掉了。

 

鼓励大家:在适当的时候多多练习外语

凤凰网教育:前一段出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新闻,说央视的一位记者用非常地道的中国式英语去采访国外的一个官员。

赵金海:对,非洲的。

凤凰网教育:他全程都在用非常道地的中国式英语进行采访。

赵金海:对对对,我也听了,就是他确实说的是非常标准的中国式英语。

凤凰网教育:对,而且他说的非常的熟练,非常的自然。

赵金海:但是我听他,因为他只说了一两句话,因为这就听不出来,他的真正的语言功底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这一两句话,只能听出他的语音语调是没问题的。所以也不能太过的去挖苦他,但是呢,他的这个说英语的方式,怎么说呢?我也持悲观态度,他很难改变了,因为他的这种发音,因为我只能听出来他的语音语调这个层面,表达有可能,他是提前准备的,因为我听他说的时候,那个节奏很平缓,也有可能他是把那个句子先写好,背下来。所以他真实的英语水平我就没办法去评价,单说他的这个,从这个语音,从这个语调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他其实涉及到一个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石头的石。他是因为就是前面的输入、交互这两个阶段,这个积累的不够多。因为在,我说的积累不够多,不是说他学上的少,因为在学校里边是几乎,其实你没有积累太多的输入、交互的部分,因为你积累的都是什么?都是背单词、语法。而我说的真正要输入的是那些音频视频的那些标准的这种声音、图像这些东西的输入很少。

当然这个输入到了一定的量的时候,它内化成你自己的本能的时候,你才能够用正确的方式给它输出出来。但是他就可能是说英语说的太早了。说英语说的太早,其实他输入的不够。在他的比方说,他正确的发音听的太少,这个话也不太严谨,不叫正确的发音,就是相对正确。其实在西方各种口语化是很多的,就是说以英文为母语人士的这种发音与音调输入的太少,这种情况下他是以咱们汉语的发音的这种思维习惯去再现这个英语的发音。他说的过早的时候,因为你说的时候,我刚才说了,大脑是快速在这里处理那么多的信息,然后再各种干扰,着急的情况下,你就顾不上去修正你的这个发音,所以你说越多,石化现象就越严重,你就把你的这种中国式英语练的就。越熟练。我就举个咱们中国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房地产的一个老总,我跟他也是老乡,他是天水人,我是离天水也很近。你看他已经在北京待了这么久,但是你去看他的采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在那个普通话,那个发音,绝对是地道的甘肃式普通话。他不是说他没有这个语言环境,他不是说没有这种机会去练的,就是因为他过早的进入了,就是因为他的普通话没有足够多的音频、视频的输入的情况下,然后来到北京来发展,说普通话,他一辈子也改不掉了。因为年轻人现在是天天看电视,看新闻,看电视剧,看电影,这个普通话是有很多,各地它有方言的影响,但是他输入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普通话说的越来越好。

凤凰网教育:对。

赵金海:而年轻大的呢,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看电视、看电影都很少,这种输入很少,所以他的普通话也就很难做到这样,说的很标准,就一样的道理。

凤凰网教育:那其实就是刚才赵老师说到的也是您之前提到的几个误区,比如说这个背单词,然后另外就是这个语法,另外就是这个发音,那这个发音的话,您是鼓励大家多多说,但我刚才听您那个分析的话,我又胆怯了,又不敢多说了。

赵金海:我不是鼓励大家多多说,是在适当的时机多多说。

就是什么呢,尤其是在你的学习的开始阶段,尽量不要去说,因为刚才说了嘛,有这个石化现象,你说的越早,当你输入的不够多的时候,你石化现象就影响非常大,你在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就是说你练多长时间之后,你就可以出去说了。就是你得根据你自己的情况,然后你自己练的过程当中,我说的说是指的是实际场景下的说,输出。练的时候呢,比方说你可以。

凤凰网教育:就是读课文。

学语言是特别简单的事这件事在中国却被捧得太高

赵金海:对,比方这个你听到一个标准的发音,听到一个句子,你也跟着说一下,这种,这不叫说,这叫练,这就是我说的这个交互,所以这个时候是交互,你又输入进来,然后跟着模仿一下,对吧?把那个发音的细节什么都模仿,这个叫交互。

凤凰网教育:交互?

赵金海:对。然后在这个过程之后,当你有足够量的,比方你发现,哎这句话出来之后,我也没有听原音,我也没有去查字典,我自己读了一下,再跟那个原声一对照,你看我自己的感觉好像发出的声音跟它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其实你的石化现象就几乎可能不会有了。这时候你再出去跟人去说的时候,你发现你说英语,别人会立马刮目相看。我给你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是比较幸运的,就是学语言是从,我那时候学校是从初一才开始有这个英语这门课,但是我是从小学开始自学的英语,我那时候就,自己就是想的,语言嘛,就这么简单,英语,我当时很傻,我说英语就英国人说的语言嘛,我以为只有英国人说。所以我就是拿着那个磁带,借的那个比我高几个年级的那些人的磁带和书拿过来我就自己听,我就自己听跟着念。

我就是同样一句话,我用他们的声音说出来就行了,就这么简单。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后边我渐渐的接触多了之后,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学。到我上高中的,应该是高二的时候,这么多年,应该有个七年左右的时间吧,我都从来没有机会去真正的跟人交流。我那时候其实有点迷茫,我说我的方法到底对不对?因为我从来不用学校里的老师,老师对我,因为我考试的成绩一直都很高,所以老师说你就按你的方法去学,老师给我特赦的,我可以上英语课的时候自己出去,不用在教师待着,我想去哪儿去哪儿。所以上高二的时候,我就产生一些怀疑,那时候我自己利用暑假,自己办了一期培训班,然后办培训班这个时候,在我们当地,小地方,那小地方,不大,然后来几个,假期的时候,几个大学生,放假回家了。

凤凰网教育:您当时还是高中生?

赵金海:我是高中生,对。当时呢,我们在外边,室外,就是公园里边读英语的时候,他来了,他以为我们组织了一个英语角。然后跟我对话,我当时其实心里边刚开始有一点紧张,我说人家大学生回来了,我在这儿还折腾了一帮人,给人家打算教英语呢,万一我的英语不行呢。结果刚开始我听他说,哎,就是标准式的,跟那个央视记者很像,标准的那个中国式的那种发音、语调,然后开始在那儿聊,刚开始是他在滔滔不绝的说,说着说着,我偶尔会跟着说一句,我一开口,他愣了,他一听,你的发音怎么那么好。就说,然后我就开始跟他分享,我说我是怎么学好英语的,然后这个时候,我就一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跟他说三个小时的例子,我当时第一次说英语说了三个小时。

跟他聊了三个小时就是,后边就是几乎他在听我在讲,然后呢,这个是对我一个很大的鼓舞,我就发现原来方法没有错。当然到我后来,出来之后,在这个社会上开始教学,尤其是我非常幸运的跟美国国防语言学院这个教授都一起合作去研发课程这个体系的时候才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把我所有学过的东西,捋了一遍,我发现只要是我有效的那种点,都是因为我符合了语言的,这个二语习得主要原理,当我不符合的时候,就正好是我迷茫的时候,就是我觉得学习的时候,进步不大的时候。所以其实,今天呢就是说,反正通过这个呢,我就是想,就是说让语言学习者,尽量的去抛掉那些误区,按最科学的方式去学,其实语言是非常简单的,它其实很轻松的,你就坐那儿,就比喻,打个比方,你坐那儿让它输入就行了。

然后按照一定的这个规律走,语言太简单了,我总是觉得我占了很大的便宜。然后把一个这么简单的事情,在咱们中国又捧的那么高,然后在这个行业里边,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然后我就觉得,我们这个搞语言不像搞科学的,人家是发明了一个什么可以把东西送到太空去,我觉得我们比起那些太小了。但是呢,竟然也能够,也能够去教那么多学生,让那么多人,甚至还有些学生特别崇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